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柯风-作协 正文
“豆腐鬼”刘安
2016年05月17日 09:31:55     柯城新闻网

    刘安是隔壁村做豆腐的,恰巧与 《淮南子》 的作者刘安同名。后者刘安好读书、弹琴,好神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俗语说的便是他的典故。他是汉代淮南王,淮南盛产豆子,据说豆腐就是他发明的,当然这豆腐的发明估计也和 《淮南子》一样,是集体的力量,但由于无法考证,就都归到刘安名下。
  言归正传,本文所说的刘安是隔壁村做豆腐兼职买豆腐的。在我们那地方,做豆腐的都叫“豆腐鬼”,为啥呢?因为做豆腐是夜半凌晨起床干的活计。鸡叫一遍,“豆腐鬼”就开始磨睡前浸泡下去的豆子,然后烧浆、榨渣、压板。鸡叫三遍,村里的主妇们都起床烧早饭了。热气腾腾的豆腐坊里,豆腐已经压好,一块安静的方板上豆腐被一个正方形的木框包围着,上面轻轻盖着一层白纱布,这是嫩豆腐!茴香豆腐会老一些,水去了多了,就硬了,然后用茴香熬汤煮过,豆腐就透着松黄带着香气,小孩巴掌那么大,一小块一小块排在豆腐担的方板上,也用一块白纱布盖着。收拾好豆腐担,“豆腐鬼”刘安就出门了,刚到我们村口,他那略带“砂糖音”的(我们村方言,就是有点尖嗲的声音)叫卖就一声声穿过村口的大樟树,在小村的巷子里悠扬。“派(方言,就是切开卖的意思)豆腐唻!捏(方言,就是热的意思)辣辣咯豆腐!”于是,家家户户的主妇们,在柴灶上架好大柴,锅里盛满水,端着蓝边花碗,出门“派豆腐”去了。
  “豆腐鬼”刘安瘦瘦小小的,一双眼睛倒是炯炯有神。每次我晚上不睡的时候,我娘就说:“小孩不睡,就长得和‘豆腐鬼’一样!”漆黑的屋子里,我仿佛只能看见“豆腐鬼”那亮闪闪的眼睛和一排雪白的牙齿。刘安是孤儿,也不知是哪里来的,有段时间老在隔壁村晃荡,就被“老豆腐鬼”刘樟树根收留了,光棍对孤儿,刚好一对。从小熬夜学做豆腐的刘安长得极矮且黑。我一直觉得烧柴灶,柴火会把人烤黑,要不然刘安怎么那么黑。他的黑,就显得豆腐格外白。豆腐担上冒着热气,刘安麻利地按照主妇们的交代“派五毛”“派一块”用豆腐铲,轻轻一划,四下一切,底下一铲,一块豆腐就稳稳落进蓝边大碗里。我们村主妇们的碗好像都是统一的,大瓷碗,边上有两圈蓝色的花纹。可是现在,好像一个村都找不到这样的碗了,真是奇怪。豆腐是论块卖的,一碗一块,五毛钱,刘安嘴甜手脚麻利,逗得晨起不久的主妇们咯咯笑。他一边切,一边说:“大姐,你又吃我豆腐了,好吃否?”刚嫁入我们村不久的梅花大姐,脸一下子就红了。“你做人就像刀切豆腐两面光,大家都欢喜!”在村里有一定威望的桂香婶一听,就笑眯眯。“会说话,来两块钱豆腐!”“好唻!”我们家养了一栏猪,母亲走不开的时候,就唤我去买豆腐。刘安二十多岁,我十多岁,那时候的我,个子很高,才三年级就一米六,比刘安还高一些,已经有了一些女孩子的害羞。那些主妇们就会打趣:“刘安,你媳妇来了!”刘安就笑眯眯地看着我。没有说话,我却脸上火辣辣的,几次之后,我再也不肯替母亲去买豆腐了。
  就这样,清晨的小村,伴随着村头树上的鸟鸣,巷子里刘安的吆喝,一下子就从晨光微露变成了亮晃晃的早饭时间。
  “豆腐鬼”刘安一担豆腐,从村头到村尾,就卖完了。每次,我从村尾穿过村子,走出村头到隔壁村去上学,都会碰到刘安。每次看到刘安,我都本能地低下脑袋,急冲冲冲过去。有一次,我跟着弟弟,侧着头,从刘安身边走过,弟弟不知好歹地说:“姐,‘豆腐鬼’一直盯着你,笑眯眯的,好像喜欢你啊!”“呸!”我甩开大步,不管落在后面的弟弟,直接去学校!从此,我情愿胆战心惊地从村边的树林绕过去上学,也不敢从村中穿过去上学,因为害怕与“豆腐鬼”刘安碰面,害怕他突然找我说话。
  后来,我到城里住校了。那挑着豆腐担,有双囧囧有神的眼睛,带着和善微笑看着我的“豆腐鬼”刘安却从此在记忆里抹不去。
 

来源:  作者: 青柳  编辑: 郑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