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国际国内 正文
[随习近平主席出访]走进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考古人
2016年06月22日 20:37:33     柯城新闻网

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时间昨天晚上,习近平主席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在这座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他将会见一群中国考古人。

三年前,习主席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两国签署联合宣言,愿进一步加强和拓宽科技、文化、人文领域的合作。此后,一批中乌联合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考古人第一次走到中亚,扛起考古铲,重走丝绸路。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搞不清,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去寻找的游牧民族该如何读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极为重要,和匈奴发迹、汉通西域、佛教东传有着密切联系的民族,如今念作“大月氏”。然而,不仅古今读音容易混淆,目前国际上对于月氏民族的考古研究也始终没有定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王建新带领的考古队如今在乌兹别克斯坦,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寻找大月氏”。

王建新强调,“我们想通过中国境内的工作和在中亚的工作获取的资料,能够进行系统的对比,最终是一个互证。把系统的证据拿到全世界面前,解决这个国际学术界的重大问题。”

为了确定大月氏的栖息地,他们沿着大月氏当年的足迹,从我国新疆一路发掘到乌兹别克斯坦。2013年底,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研究的协议。这支不到20人的中乌联合考古队做了几年的大范围调查,新发现多处遗址,最终确定了大月氏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坐标。

王建新认为,“它应该在撒马尔罕以南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南部,还包括塔吉克斯坦的东南部这个区域。去年,我们在撒马尔罕西南20公里处,选择了一处古代游牧民族的遗址——叫萨扎干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他同时提出了最终目标,“这个发掘仅仅是开始,我们还会在若干个遗址进行发掘,想系统地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的信息,来最终解决和确认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除了“寻找大月氏”,中国考古人在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两个项目。一个是费尔干纳盆地明铁佩遗址发掘,一个是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前者正在张骞当年出使西域的折返之地勘探调查,后者则确定了对希瓦古城内的两处文物建筑进行修复。文物修复比考古发掘的难度更大,尤其需要反复沟通,确保所在国的利益。希瓦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乔云飞团队参与修复的经学院和清真寺是古城最核心、险情最严重、修复难度和技术要求最高的两处建筑。乌方希望能参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标准来修复。

乔云飞介绍,“特别是经学院,他们是做过一些修缮,修完以后它的东南角在下沉和开裂:下沉已经达到了50厘米,裂缝最大的开口已经达到近30厘米。我们是希望把‘标’和‘本’同时治了,对它下面不均匀的包括杂填土等等问题,都要把它进行加固,让它不再下沉引起开裂。我们还是希望对原有的文物进行最少的干预。”

今年春天,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测绘、信息提取、标本取样和反复沟通后,乔云飞团队的方案得到了乌方的认可。他希望今年内能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明年开工。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科技、装备以及理念的稳步提升,中国考古人开始走出国门,参与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从亚洲蒙古高原到中美洲热带雨林,从丝路沿线到非洲海滨,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中国考古人的身影。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正日益加快,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国家文化名片。

明铁佩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社科院考古所汉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说,未来,走入世界文明的核心区域进行发掘,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说,正在和埃及商讨具体发掘地点,和印度也都在探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他说,“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就是在世界文明的核心区域能够承担并且非常有特色的做出我们中国考古学的发掘和重要的研究。”

来源: 央广网  作者:  编辑: 陈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