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衢江今昔
2017年06月14日 09:18:45    柯城新闻网

  我童年时家在文昌阁,出了城门洞,就是衢江。从小喝的是甘甜的衢江水,我常常在船头跳水,喜欢仰泳、闷游,浮桥是我儿时的水上乐园。父亲是大西门外码头工人,从小西门到德坪坝浮桥头,数公里的衢江水上所发生的事,我忘不了。

  传说,衢江里有害人性命的水怪,“独脚灵公要吃人”,蓬盖潭水怪会把人转到潭底闷死,吃人的精华。衢江水里捞到的金属片,当时常被说成是照妖镜……

  昔日衢江常遭洪水,洪水一来,泛滥成灾,石梁溪畔,包括龚家埠、鹿鸣山等地方,广阔的农田、大量的农家房屋受灾尤为严重,国家救济无济于事,受灾农户只有仰天长叹、无助痛哭。

  最难忘的是1954年的特大洪水,当时我在地处衢州专署北门农场旁的衢州林校读书,衢江洪水漫过江堤无情肆虐,洪水越过德坪坝有半人高,凶猛的江水沿斗潭湖自西向东,奔流直下,北门大道沿途近千亩菜地和难以计数的农舍无一幸免。1953年新建的衢州二中校园内一片汪洋,衢州林校校园里的水淹到窗台高,学校只好用大船运送学生到北门城内的衢州师范学校避灾。等洪水退去,校园内泥浆遍地,一片狼藉,花草全死、树木受损严重。

  1968年,正是“文革”时期,老天爷似乎也忘记了下雨。衢州大旱,衢江干枯,河床见底,石梁溪口的三港已成为河滩,人们在河滩上挖深坑,用瓢取水喝。地势稍高点的农田泥土已经龟裂,禾苗枯萎,农民几近颗粒无收。斗潭里的水也快被抽干,北门片区千亩菜地严重缺水,许多小水塘的水也几乎见底。所幸北门有些抽水机,村民到快要见底的衢江河底抽水,用以解决农田用水危机。

  上世纪90年代,衢州城市建设进入高潮,政府放宽土地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通过申请、审批,获准后自己建房。北门村紧邻衢城,村里的一千多亩菜地、良田被悉数征用,用于城市开发建设。衢城周边办起了为数不少的水泥砖瓦厂,对砂石料的需求急速增加,衢州各地的河床上出现了大量挖砂机,河面上也有不少运砂船。从小西门对面的大沙滩到西安门大桥上游石梁溪河滩近九公里长的地段,挖砂机、运砂船马达机器轰轰响,没日没夜。砂石东一堆西一堆,堆积如山,到处都是;运砂石的卡车一辆连着一辆,昼夜不息。河床普遍凹凸,出现了一个个巨大的深坑,构成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衢州市严禁非法挖砂,衢江沿途挖砂机没了踪影。政府对河道进行彻底整治,拆除了危房吊脚楼,衢江东岸率先建起了防洪堤,这是当时的一项巨大工程,工匠铁锤叮当响,大块基石砌成堤。几年后,对岸(西岸)也砌好了河堤,衢江两岸都筑好了防洪护岸堤,大洪水面对坚固的河堤,也只能“走过场”了。市、区政府还在两边河岸依地势绿化造林,修建道路、公园、广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效显著,衢江沿岸景色优美,百姓生活乐悠悠。如今的衢江,正如诗云:

  登高碧春楼,眺望衢江景;

  四座跨江桥,河水清澈底。

  两岸林荫茂,处处高楼林;

  悠悠衢江水,未见有灾情。
 注:蓬盖潭位于石梁溪口,俗称“三港口”,在中码头下游,水流横冲衢江在此形成一个大漩涡,就是蓬盖潭。蓬盖,由竹篾和箬叶做成,形状像漏斗,系农家灶头或桌上用来盖饭菜、防蚊蝇的器具。(孙金奎)

来源: 作者: 编辑:郑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