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春来野菜香
2018年03月23日 12:26:00    柯城新闻网

  周末,我带着儿子去郊外玩。在湖畔的一块草坪上,我无意中发现了几棵长势喜人的荠菜,在泛黄的枯草堆中闪烁着墨绿油亮的光泽,顿时,一种怀旧思绪和浓郁乡愁像青藤一样爬满了我的心间。故乡山坡河滩上那一丛丛野菜,迎着春风的清香,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从记忆深处向我款款走来。

  在春天的这方舞台上,最先登台亮相的野菜是面条菜,学名叫作“麦瓶草”,也叫“面条棵”。面条菜腴软碧绿,透着清香,是春天诸多野菜里最先变绿的,也是乡亲们最先食用的野菜。它大多生长在麦田里,有的贴着麦苗根长,有的则在地垄中间,绿绿的身姿轻盈地摇曳,看上去养眼动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天下午放学后,土头灰脸的我和一群小伙伴们提着竹篮,拿着锅铲,一路欢笑来到村外的麦田里剜面条菜。由于人多,我们不聚堆,一个个瘦小的身影散落在一望无垠的麦地里,然后蹲下来仔细寻找着剜挖着,每一棵面条菜的发现都透露着孩子们无限的喜悦。太阳快落山了,我们的篮子也装得满满的,于是一起欢呼着走在回家的田埂上。

  在我的老家,面条菜有很多种吃法,比如粉蒸面条菜、凉拌面条菜等,但最常见、最简单的吃法就是下在面条锅里。母亲把挖回来的面条菜择好淘洗干净,放在沸水锅中淖一下,再拌上油盐、葱姜蒜等佐料调好,等一锅面条煮得差不多时倒进去用勺子搅匀。不多时,一股清香醇厚的气息便在热气腾腾的灶房里飘散开来。捧着母亲为我盛的一大碗汤面条,嗅着淡淡的清香,看着面条菜盈盈的碧绿,我顿时食欲倍增、胃口大开。

  紧跟面条菜粉墨登场的是荠菜,老家称作“荠荠菜”,这也是一种很受乡亲们青睐的野菜。锯齿一般的绿叶,嫩生生绿茵茵,不但看上去惹人喜爱,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在那个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的年代,母亲包的荠菜鸡蛋馅饺子我总是吃不够,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在故乡春天林林总总的野菜中,白蒿很特别,既可以食用,又具有药性。民谚曰:“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下当柴烧。”吃白蒿要识节气,正月里的白蒿是有药性的,也叫茵陈,是一味可入药的中草药。这时的白蒿味略苦,但药效极佳,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功能,把它洗净晒干后可以泡茶喝。记忆中,每年的雨水节气一过,母亲便开始带着我和哥哥姐姐去挖白蒿了。母亲把采来的白蒿洗净后拌上面给我们蒸着吃,余下的晒干后放起来,等冬天没有菜时,便拿出这些白蒿,在热水里泡开后给我们炒上一锅,味道非常鲜美,让人越吃越想吃。

  当然,那些年的春天里我吃过的野菜还有很多,比如黄黄苗、马齿笕、水芹菜、灰灰菜、野小蒜等等。这些仅是山坡河滩上长的一部分野菜,长在树上的野菜更是数不胜数,香椿芽、榆钱、槐花,还有河塘里水嫩鲜脆的菱角,所有这些野菜都是大自然赠与乡亲们的恩惠和礼物,在过去艰难的时代甚至是养家糊口的“救命粮”。
 如今,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野菜早已不是乡亲们赖以填饱肚皮的粮食替代品了,而是饭桌上一道道调剂生活的佐餐美味,调节着人们对鸡鸭鱼肉腻烦了的胃口。对于从小吃着故乡各种野菜长大的我来说,因为有了那段与野菜亲密接触的经历,从而留下了许多美好温馨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随着岁月更迭和时光流逝愈发令人怀念和追忆。

来源: 作者:梁永刚 编辑:郑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