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旅游 > 农家乐 正文
农家乐“破茧”休闲游
2013年01月16日 14:17:34     柯城新闻网

  七里黄土岭村可养生休闲、黄坛口茶坪村可激情漂流、庙下晓溪村可登山观竹海、新桥桃花源可纳凉避暑……这些昔日默默无闻的寻常小村庄,如今已是衢州颇有名气的农家乐旅游点。

  近几年,衢州依托美丽的乡村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正成为衢州一张金名片。衢州农家乐也从最初的“吃农家菜、打牌、喝茶”为主的经营模式,悄然转入“深度体验”为主的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乡村休闲旅游转型提升。

  乡村休闲的七里样本

  在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采访时,记者看到村民郑金钱正雇人在山边扩建一间两层楼房。“一楼是厨房,建好后二楼可以多出3个标准间,供客人住宿。”郑金钱告诉记者,村里农家乐从吃到玩,再到现在的托老型农家乐,已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城市许多老年人前来休闲度假。

  2005年下半年,原本在外打工的郑金钱,见农家乐生意渐渐好起来,就利用自己的一幢4间三层楼房也开起农家乐。

  “刚开始没什么生意,后来是一年比一年好。”郑金钱说。前年,他又投入3万元,在门前搭建了一个大凉亭。现在,他的“六指山庄”有12个标间、24张床位。接待能力提升,去年他净赚4万多元。他说,每年的5月到10月,是农家乐的高峰期,家家户户客满人乐。

  最早,黄土岭农家乐每人包吃一天只有45元,后来上升到50元,现在是60元。“价格不贵,山里空气好,上海老人特别喜欢来。”今年,郑金钱净赚5万元已不成问题。

  “农家乐需要投入,才能赚到钱。”这是黄土岭农家乐经营户廖建英的观点。由于黄土岭农家乐名气已打响,不少农民赚到钱后,开始改变观念,加大投入,提升接待能力。

  廖建英刚开始开农家乐时,只有6张床位,收入不高。去年,她投入100万元建了一幢4间五层楼房,内有25个标间。“新楼房建成,我是在今年7月重新开张的,短短几个月营业收入有20多万元。”廖建英高兴地说,与以往不同的是,散客少了,旅游团队多了。一个团队一般在黄土岭吃住2天或者5天。现在,每人一个月包吃住是2000元。上海游客喜欢组团乘一辆大巴出游,他们最喜欢一户人家一次性全部接待去。“一个团队有50多人,我现在的条件可以全包了。”尝到转型升级甜头的廖建英乐了。她说,明年的营业收入一定更高。

  

  村民舞龙为游客助兴

  七里乡大头村有87户人家,人口280个。2005年,大头村只有六七户农户开农家乐,而今已发展到23户。

  大头村支书王明春带头投入5万多元,利用自家老宅,取名“观云别院”开起农家乐。他说,当年是小打小闹,只能接待10个人住宿,一餐接待4桌客人。之后,每年增加投入,迄今已达50多万元。而今,“观云别院”可接待30人住宿,一餐接待10桌游客,全年毛收入20万元。

  王明春说,大头村农家乐的转折点在2009年。首先,是通过村庄整治,村庄变美更干净了。之后,由于区乡两级政府重视,连年去上海吆喝宣传七里农家乐,名气渐渐打响了。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后,农家乐的服务与培训也跟上了,档次提升后,竞争力就强了。尤其是乡里将大头村定型为托老型农家乐后,上海的旅行社接连组织团队来旅游,他们一住就是三五天。

  “除了团队,也有不少是自己来的。”王明春说,这些上海老人一来村里基本上要住一个月,最长的住半年。今年,吃住一个月每人是1500元左右。有一次,一对70多岁的上海人,夫妻俩在王明春家住了两个多月。

  他分析说,上海老人喜欢来七里,主要是这儿空气清新,有山区小气候。游客一般住在七里,再去附近的三衢石林、太真洞、龙游石窟、江郎山等景区游玩,傍晚又回七里。今年,大头村仅仅是住宿一项已接待1万多人次,全村农家乐经营收入200多万元。

  而今,农家乐是七里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乡里有序发展了黄土岭乡村休闲游、杨坞的生态森林景区红色游,上村的蔬菜采摘游等旅游项目,农家乐经营村从1个发展到7个,经营户从6户发展到97户,床位达1335张;游客接待量从2006年的10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45万人次,营业额从210万元增加到2200万元,鼓了许多山区百姓的钱袋子。

  农家乐“比”什么(小标)

  衢州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增收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遇到了“土”味不浓、“乐”的内容不多,甚至出现因竞争激烈导致一部分经营户收入明显下降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年代,经营农家乐也有风险。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龙游县有一个村庄在2005年办起13家农家乐。后来,该村庄只剩一家农家乐生意红火。知情者分析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竞争激烈,没有客源导致的。

  衢州新世纪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飞说,现在衢州的农家乐到处都有,但是有档次、有特色的不多,基本上只是去吃顿饭,打打牌,然后就回来了。那种让小孩体验、大人互动的农家乐不多,因此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农家乐关键是要留住客人。

  随着我市“农家乐”同质化发展日趋严重,竞争也日益激烈。有不少农家乐经营者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比价位、比菜色、比乡土、比景致……更让部分经营者大叹撑不住。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起步之初不少农家乐属于自发式发展状态。农户依靠自家便利条件,经营起了农家饭菜,由此满足生活在喧哗闹市中部分人群不同口味,农户也从中赚取些微薄利润。这种较为分散的“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之后,在一哄而上的农家乐中,一些地方的“农家乐”农家本色少,乡村的野趣淡化,特色文化内涵缺乏,尤其一到淡季,便形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旺季是5月至10月,其余时间客人相对较少,冬天更是不少农家乐的“冬眠期”。事实上,我市大多农家乐面临着“冷热不均”的难题:中午热闹,晚上冷清;春夏热闹,冬季冷清。每年过了10月份,很多“农家乐”就迎来了冷风凄雨,许多人选择了关门歇业。“的确,农家乐的季节性很强,我们与常山的桃花源合作,主要还是做夏天的生意。”衢州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徐蜜说,组团去农家乐游玩,在桃花源住一夜,玩两天,每人只收60元,这对旅行社来说只是做个量,几乎没钱可赚。而到别的农家乐,还存在着山路弯弯,大巴路难行的问题。

  市旅游局市场处的祝天生说,这关键是客源的问题。当下,衢州的农家乐经营户数量不少,但名气响的并不多,缺乏特色产品和项目,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农家乐的客源不稳定甚至短缺。正是这些瓶颈问题,制约了农家乐的健康发展,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转型升级才是唯一的出路。

  破茧提升正当时

  转型的拐点,该怎样走?如何转型提升?

  “七里样本”的经验是,必须以“一村一特、一户一景”为主线,着力打造区域精品,推崇“深度体验”,实现农家乐向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具体做法有:客源上的转型升级,从原先的散客转为“托老(度假、疗养)型”和团队旅游为主;硬件上,每户均配有标准卫生间;“乐”的内容也要丰富起来,从原先单一打牌变为注重与游人的互动和参与性开发,如登山健身游、竹林观赏游、采摘游及家庭趣味活动比赛等,让游客深入当地生活,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服务上的转型升级,将原先靠经营户分散接待发展为以村为单位的合作社接待服务,实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结账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使农家乐从无序竞争转为有序发展;组织机构转型,从原来由政府负责替农户找市场,搞促销,现在改由民俗服务部运作。政府从统包统揽,回归到单纯的服务上来。

  “作为生态休闲游的组成内容之一,农家乐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说。为此,去年,我市在全省首创,开展“十百千”共建结对活动,把旅行社、宾馆饭店与农家乐捆绑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农家乐逐步转型升级,农业观光园、采摘游、体验游在农家乐的基础上应声而起。

  “为了吸引外地游客,市政府还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徐蜜说,今年,衢州中国旅行社组团到桃花源游玩的游客已达4000人次。

  “现在,外地游客还是以景点、景区为出行首选,住在市区的酒店。”衢州新世纪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飞说,要让游客去农家乐吃住,农家乐的住宿条件和接待规模还需进一步提升,应该以县(区)为单位打造大旅游品牌,而不是以一个乡镇为主各自为战。

  祝天生认为,针对农家乐还是以资源环境和以吃为主的现状,提升农家乐应立足当地的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尤其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旅行社应与农家乐特色村经常结对、互动,引进外地客源助推农家乐发展。“目前我市正在推进的‘一村一品’,其实就是农家乐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转型升级中,通过项目带动,多种资源整合,能解决资金问题,并延伸旅游产业链,树立品牌,用与众不同的特质来吸引游客。

  

  游客在农家乐打年糕

  “衢州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是一个原生态的养生度假城市,钱江源、紫薇山有大片的原始次森林,仅黄坛口乡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两个,这些都是我市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所在。”衢江区黄坛口乡政府负责人说,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黄坛口乡的乡村休闲旅游已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看山看水、吃农家菜的状态,而是真正朝着休闲旅游的方向发展。

  “形势大好,我们正将农家乐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提升档次,打造大茶坪、大旅游村。”黄坛口乡茶坪村支书吕仁刚说,针对农家乐季节性强的特点,村里引进了漂流项目,并且投入50万元建设一条1400米长的竹林健身道,让游客沿途可以观竹海、登山休闲。投入20万元,启动了双峰寺的修建。下一步,村里计划成立旅游公司整合资源对茶坪自然村的古村落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通过土地流转在海拔400多米的山上,将70亩古梯田集中连片种植向日葵,建成一个观光的摄影基地。

  而今,黄坛口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使乡村休闲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乡共有农家乐特色村点9个,省级农乐家特色村2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7个,经营户140家,全乡接待游客量41.51万人次,经营收入190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创收3.36万元。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胡宗仁通讯员姚宏东徐小明/ 文朱欣卫/ 摄  编辑: 叶黎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