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挖掘特色文化 打造乡村风貌文化金名片(二)
2018年04月24日 09:16:00    柯城新闻网

  部门(单位)声音
 

  ●毛雪芬(区人社局):农村建房时要同时进行乡村风貌提升,比如像批建房的时候,就要求屋前屋后的景观达到一定的程度,墙体及围墙粉刷事先美化设计;一个乡村确定一个文化主题,农民建房与乡村美化围绕该主题同时进行。

  ●邵宁(区人社局):重拾乡愁,做好开发与保护。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记忆,如何传承优秀的文化,结合新的时代特点重新开发尤为重要。像橘子节、桃花节、稻草节等各式节日层出不穷,但都各自为战,其中也是短暂的繁荣时光并未形成气候。一方面当地的村民不懂旅游产业,地方政府着急开发旅游,两者较为矛盾,还停留在农家乐餐饮及住宿上。另一方面消费当地文化的持续旅游产业有待开发,而不是快餐式的一日游。只有不断延伸产业链,深度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游客走了还想再来。

  ●毛芳(区人社局):整治环境、留住农村的青山绿水是新农村建设第一重境界;保留乡土特色、文化建设是第二重境界;第三重境界应该是留得住乡愁了吧,重点是“人”与“情”,体现在亲人之间的情、邻里之间的情、良好的村风、纯朴的民情等方面。

  ●赵玉凌(区人社局):农村建房设计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点,契合当地的山水地貌,融入周边环境;要尊重当地风土人情、传统习惯,保持民间的特色,一村一品,不搞农村化“城市”。

  ●何润云(区农业局):充分利用古镇、古村落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做精文化旅游打造衢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小镇,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整合发展,逐步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产业联动发展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吴华珍(区水利局):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村集体培养一支“土生土长”和有所“专攻”的手艺人、泥瓦匠,组成一支建设队伍,例如在七里以及一些村坊,村民似乎对以前的徽派建筑更情有独钟,建造这种建筑与现代房屋的工艺千差万别,在“民族村”“特色村”的建设过程中,这些手艺人必不可少。

  ●毛慧杰(区司法局):站在乡镇的角度,应该深入挖掘本村落传统,寻找村落内涵,应该统一乡村风貌,做到一村一品,讲好乡村故事,唱响乡村文化,统一村庄整体风格,建出风景。

  ●周峰(柯城执法分局):规划时充分结合本村文化渊源和自然生态等特点,请专业人员规划和设计房屋,避免千乡万村、千篇一律的现象。

  ●周天中(柯城执法分局):提高乡村新建房的美化标准,外观从攀比奢华走向山水文化、生态新村,打造有浙西特色、能传承文化、体现科技发展、吸引外来旅游的现代新农村。

  ●徐真钧(区科技局):农民建房要尊重当地人文、传承历史、体现乡村特色,不可城市化,不可一刀切。

  ●余宛然(区科技局):根据村庄特色、特点、地形、地貌、道路等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由几个或多个自然村组成,又各具特色,现代和古建筑自然融合的村庄。

  ●童文峰(区科技局):建设特色村庄,对建什么样的村,什么样的房要进行风格定位,是建徽派建筑还是建江南小镇要有一个统筹谋划。

  ●柯舟(区档案局):农村建房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农村需要重点发展建设不同品类的农村房屋。如九华乡大荫山周围乡村,可重点打造单幢有特色民宿,作为大荫山周边配套民宿使用。如花园街道上门村,可选取河边地块划片造沿河公寓群。要了解掌握全村的地形地貌,并做好专业的设计工作。

  ●万沛霖(区农办):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风貌提升,建设浙西特色民居,打造大花园核心景区。

  ●李碧华(区农办):一是在全区181个行政村中,可以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发展定位和产业基础,对行政村村庄规划进行评估和修编,把握好“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特色风貌设计、村居设计”,以村庄规划引导农民建房合理布局,确保建筑物的外形、色彩、材质等风貌元素与当地地域文化、乡土气息、自然景观融合一致;二是要为农村建房户提供免费的具有特色的设计图纸,强化技术规范,可以专门聘请中国美院等多家专业设计单位,结合当地地域风俗文化特色、乡村旅游发展需求等进行农房设计;三是打造自然传统农居风貌,按照农村建筑原生态、乡土化的要求,对农房建设各项技术指标、外观色彩、外墙用材等作详细规定,注重就地取材,保持乡土风貌。

  ●刘慧超(区农办):提升农房居住品质,努力实现农村景观化、景区化,改造提升传统民居、老旧院落,优化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设施配套水平;加强景观环境营造,营造“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宅在田中、院在林中”的秀美景观;坚持农房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地域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

  ●姜曦(区教体局):目前农房以中老年人居住为多,应追求“绿色建筑”、“小巧精致”理念,平面布局宜简单,以坚固安全、保温隔热、防水隔潮、环保节能、健康舒适、设施齐全,运行经济、造价适宜为设计原则。

  ●张娆婕(区教体局):强化顶层设计,依据各村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村居主题文化,在新房建设、旧房改造、村景打造中融入本村主题文化,避免出现乡村发展中“千村一面”,宝贵村居文化消逝现象。让乡村成为衢州“大花园”中的“小花园”。
 

  乡镇(街道)声音
 

  ●叶菲(石梁镇):乡村风貌提升应坚持“保原味、显特色”原则,注重挖掘、保护和延续各村优秀历史文化,融入规划设计中,不同村庄呈现独特鲜明的韵味,实现“一村一景一文化一特色”。

  ●叶潇靖(石梁镇):对于有价值、有内涵、有特色的古建筑,应当注重保护和修缮,修旧如旧,作为点缀的景。打造真正“有味道”的传统民居,赋予美丽乡村以时代的记忆,留住“乡愁”。在新建农民房的设计中,我认为应当在确定统一风格的基础上,保留个性,同时注重交互空间的设计,阡陌交通,人行其中,移步换景。

  ●徐敏芳(华墅乡):乡村风貌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人文,一些古迹古物古建筑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有破损要及时修复。我乡龙泉头村有一处名为“八字门”的古迹,据说目前已倒塌了,应把它修复保护起来。

  ●陈俊(华墅乡):乡村面貌应该在有形和有心两个方面进行提升,有形是外在的,说直白点就是造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做好规划;有心是内在的,就是提升内涵,村庄也要有自己的气质,我认为可以从村庄的历史、传说、名人入手,讲好一个故事,可以借鉴开化金星村的那颗银杏树、江山大陈村的那碗面做法。

  ●童菁菁(华墅乡):加快在乡级层面建立每个村庄的提升规划,重点村要在区级层面进行规划,避免建设随意性和滞后性,充分挖掘村庄特色文化、风俗,融入规划中,逐步分阶段实施,实现“一村一韵”。

  ●周赟(华墅乡):乡村面貌应该在设计风格上要突显特色,在设计上增加符合农村特点的设计特色,包括村庄公共的绿化设计和农户小院的绿化设计。要杜绝农村里过大的庭院,庭院围墙以绿篱代替。

  ●卫萌萌(九华乡):九华文化底蕴深厚,妙源、新宅、源口等村有历史文化、有故事传说的老宅较多,政府可考虑收储并进行维修保护。

  ●王爱华(荷花街道):美丽乡村建设要避免“千村一面”。一座山、一池水、几棵树或是一段传说,往往就是一个村庄的独特符号。建设中,应注重保护这些元素,并统筹考虑村庄的地理位置、基础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突出一座村庄的个性。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要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提升美丽内涵,让乡村内外兼修,形神皆美,特别要防止,造一样的房,粉一样的墙,形神兼散的乡村空洞化现象。

  ●朱敏(七里乡):进行“主题化”设计。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特色规划,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民宿与田园的完美融合。如七里乡核心区新店古村落要充分挖掘本地“王立大”文化或“王羲之”文化,确立主题,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主题鲜明的民宿风情小镇。修缮王氏后人古宅,建立“王立大”古法造纸博物馆,收集古法造纸用具,展示古法造纸流程。博物馆设置游客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古法造纸的乐趣,留住乡愁。深化“王羲之”文化,吸引著名书画家来七里开展艺术研讨,吸引知名艺术院校学生来七里写生实践,开展四季节庆活动,打造有人文情怀的休闲养生胜地。

  ●余鹏(七里乡):可结合七里自然生态以及历史地域文化,进行特色农房外立面设计,同时也鼓励已建房屋和赤膊墙房屋参照统一设计的外立面进行改造,最终形成统一协调的风格,并进一步推进村庄合理的建筑布点建设,结合乡村景观来营造半自然的七里风光。

  ●蓝雯(花园街道):当前很多乡镇的新农村,都是连片的叠排,造型简单,外观的欣赏价值不高。我认为可组织力量调研,学习欧美或先进地区的建筑风格,结合自身特点,加强设计。

  ●鲍利兵(衢化街道):结合乡村文化、历史渊源、景观系数、地形地貌等合理布局点位和建筑风貌。尽快完善村庄中长期总体规划,是否考虑因村施策或就近集中安置,在充分征求辖区村民总体意愿的基层上出台优化合理的安居政策。

  ●朱卫江(衢化街道):乡村风貌外围空间除了天然独特的自然禀赋之外,还要依托“一村万树”、生态河道修复、田园农业景观等后期的政府引导与投入,弥补经济发展过程的生态缺失。特别是“山水田林路”的外围空间形态,应依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通过渐进改善、有机更新的方式,不断摸索与实践,重塑“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促进承载乡愁记忆、富有传统意境、充满桃源意趣的当代田园乡村“破茧成蝶”。关于乡村风貌内部形态问题的看法,在农村建筑内部形态上,应辩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乡土文化与新型建筑的关系;二是乡村传统空间肌理、传统建筑与新型建筑的关系;三是乡村外围景观格局与新型建筑的关系。对一般村庄着重通过环境整治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对有特色的村庄着重突出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凸显乡村美景和田园风光;对重点发展的村庄着重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强村庄发展动力和活力。

  ●姜益军(衢化街道):要开展村庄内古树保护工作,对古树进行阶段性保护,如修枝、做围栏等,实现古树景观性设计,成为村庄一张靓丽的“明星片”。再者就是对村庄内蓝屋顶、牛皮癣等进行整治,改善村庄整体风貌。

  ●龚雅婷(衢化街道):注入文化内涵。在推进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深入挖掘本村文化、村史,保留及弘扬本村的历史文化,让村民依然保留心中的那份乡愁及归属感。

  ●董翠燕(双港街道):对于一户多宅的由集体回收利用,或拆除或打造景观节点,美化村庄环境。

  ●宋春水(信安街道):农村建房问题应从建的硬件为主转向以育为主的软件阶段,重塑乡土气息,培育乡土文化、留住乡愁和儿时记忆,让农村像农村,走特、小、土、文的乡村之路。
 

  村(社区)声音
 

  ●柴志平(华墅乡柴家村民主任):利用本村自身的亮点、特色,发掘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产物,比如可围绕本村的百年宗氏祠堂和有238年历史的清代贞洁牌坊进行建设、美化。
 ●唐小玲(衢化街道花径二村社区主任):我们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挖掘本土文化,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尤其是当地的旧宅民居、名山古树、民风民俗、文化遗产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打造特色乡村、彰显文化魅力,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质和内涵。

来源: 作者: 编辑:郑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