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旅游 > 美丽乡村 正文
柯城旅游正在崛起
2013年01月16日 14:17:26     柯城新闻网

  8月6日,柯城区人民政府与广东长江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在石梁镇五龙湖区域建设生态度假、商务休闲、养生养老、商住配套、山地运动等休闲旅游项目,估算总投资100亿元,这将是该区建区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用地面积最大、投资强度最大的旅游业项目。

  目前浙西最大的人文博物馆——衢州人文博物馆总投资2.3亿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古民居、古建筑18幢;收藏和整理了历朝历代各种古董15000余件。建设中的“百床馆、千瓷苑、万玉堂、凝香舍、钱币馆、梅园”等景点,将极大丰富衢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提升衢州古城的城市品位。

  七里乡休闲旅游接待量从2006年的10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45.5万人次,营业额从2006年的21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000余万元。

  提起柯城区乡村休闲旅游,七里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典型样本。从2005年开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至今,七里乡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村从1个发展到7个,经营户从6户发展到91户,床位达1335张,游客接待量从2006年的10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45.5万人次,营业额从2006年的21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000余万元。乡村休闲旅游创办至今,全乡游客接待总量已经超过260万人次,营业额9000万元。

  现在,当你走进七里乡,农户家家户户“农家乐”,旅客大车小车齐扎堆的场景早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儿,这个从2005年开始就被柯城区确定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示范点的乡镇,经过几年的重点培育,已经初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效应。

  然而,零零散散、小打小闹的乡村休闲旅游“小户”注定难成旅游主打产业的“大气候”,深谙此道的柯城区委、区政府,按照2011年2月份省委组织部蔡奇部长在七里蹲点调研提出的“积极申报,创建AAAA景区”的要求,从去年开始,开展了桃源七里4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七里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全面启动。

  根据规划,建成后的桃源七里生态景区,将是一个集旅游度假、避暑休闲、老年康复、森林观光、采摘体验、水上娱乐、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下辖香溪风景区、凤凰溪景区、杨花尖景区、老鹰石景区、治岭风景区等五大景区,总建设面积近90平米公里。

  从几家农家乐起家,到逐步向国家4A生态景区升级,凭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柯城区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样本,正被该区域越来越多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打的乡镇加以学习与借鉴。目前,柯城区乡村休闲旅游已拓展到九华乡、石梁镇、石室乡等12个乡镇45个村,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其中,“因地制宜”成为柯城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根据不同的乡镇村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是柯城区委、区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对于拥有特色旅游项目的村庄,提倡“村户型”农家乐,由村里成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合作社,以村为单位进行开发建设,以农户为“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村户联动发展;对于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区域及乡镇,则积极引导“山庄型”乡村休闲旅游,吸引个人或集体投资开发,发展颇具规模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截至目前,柯城区有12个乡镇45个村230余户农户发展了“乡村休闲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900余人,拥有2540多个床位。在小产业大手笔的带动下,柯城区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了衢州地区乡村休闲游第一品牌。

  乡村休闲旅游辐射柯城

  以点带面

  有了特色旅游产业,对一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来说,只是完成了一项最基础的工作,特别是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的柯城区乡村休闲旅游,其发展背后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如何将旅游配套与产业联动做到极致,或将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最终诉求与核心竞争力所在。

  路好不好走,车好不好停,晚上能不能住宿?但凡选择乡村休闲旅游,这三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游客最为关心的。与旅游本身的资源相比,其配套设施与服务是否完善,将更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行意向与当地的旅游市场拓展。正因为如此,在柯城区,旅游配套始终被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依托“大中小”配套多管齐下,以“景区+乡村休闲旅游”为主流模式的休闲旅游得以在柯城区遍地开花。

  以交通和沿线景观为主的“大配套”一马当先。为了给七里乡乡村休闲旅游创造更好的条件,柯城区投资1700多万元兴建石七公路,并于2004年7月正式通车;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关闭了七里乡所有的小造纸厂和农户腌料塘,从根本上改善生态旅游环境;2006年,柯城区又启动了石梁—七里、花园—石室两条乡村休闲旅游景观带建设,在七里、石梁沿线两侧山体实施阔叶林工程,在荒山和疏林地补植枫香、深山含笑、杜英等景观苗木3万余株,在公路沿线15个村中,分别种植桂花、香花槐、银杏、红叶石楠等景观苗木20余万株,让美景随处可见,让生态旅游概念更加纯粹。

  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的综合整治和景点配套为主的“中配套”紧随其后。柯城区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有机结合,先后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重点村黄土岭、杨坞村和张西村投入300余万元,建造了村口牌楼、停车场、生态休憩亭等配套设施,对“赤膊墙”进行了全面粉刷,对富有特色的民居进行修葺和保护,使“白墙黛瓦”的建筑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对村中主要路段进行了绿化、洁化、亮化和美化,全面实行垃圾集中处理,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飞来仙石、狮头瀑布、红军墓等景点,让农家乐真正有吃有乐有景有游。

  

  “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户的室内外“小配套”也不松怠。根据“乡村休闲旅游”配套建设要求,围绕开发“农家饭、农家屋”特色,柯城区“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户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开展了室内装修,基本达到了农户居室内至少有3个以上房间,4个以上提供客人住宿的床位,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的住宿要求。通过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做到乡村休闲旅游“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配套文章的同时,柯城区还不忘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多项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联动,从而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条,以帮助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旅游业配套为王

  产业联动

  就在今年上半年,坐落于柯城区九华山下,将江南水乡园林与徽派建筑极好吻合的庄园式衢州人文博物馆一期二期工程已全面完成,该项目内设“百,千,万”旅游赏品工程(百:百张古床,千:千件瓷器,万:万件玉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共收藏和迁移了清代古民居达4300余平方米,全部建成完工后,将成为衢州市乃至浙西地区人文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这样的旅游“金名片”,在柯城区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了出来。投资100亿元的衢州国家生态度假试验区位于柯城区石梁镇五龙湖区域,依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建设生态度假、商务休闲、养生养老、商住配套、山地运动等一系列高端旅游项目,填补衢州市高端旅游产业的空白;以精品观光游为导向,五十都现代农业观光园、玖玖现代农业观光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开发开展得有声有色,集休闲、观光、采摘、种植、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浙西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初具雏形。加上桃源七里4A级国家旅游景区、天苍岭乡村俱乐部等一系列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特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开发,柯城区在“景点+乡村休闲旅游”旅游模式运作趋于成熟的同时,又迈向了旅游市场化与品牌化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凸显乡村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是“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旅游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正因为如此,“一地区一特色”的发展思路贯穿于柯城区旅游产业开发的始终。除了根据当地特色与实际策划、包装、打造的一些大项目、大工程之外,在每个村庄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一村一品”理念同样盛行。

  七里乡立足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较好的实际,着重围绕“小气候、原生态、农家屋、高山菜”做文章,形成与众不同的“七里农家”风格和特色;石梁镇坎底村立足柑橘特色,利用山水资源,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主打“周迅家乡橘海休闲游”的品牌;结合各地民俗文化与民俗节庆活动的契机,万田乡余家山头的女儿节、九华乡外陈祭春活动、航埠镇北二村的畲族文化节、沟溪乡油菜花观光节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同样成为了柯城区特色旅游的新平台,成为柯城区推广旅游品牌的新载体。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是柯城区在多年旅游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一整套“杀手锏”。这种有的放矢的运作模式,让该地区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风生水起。2012年1-7月份,共接待游客(含市本级)305.36万人次,同比增长23.8%;旅游总收入(含市本级)17.46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接待海外游客9707人次,同比增长29%;乡村休闲旅游总人数103.2万人次,同比增长24.8%,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4566.5万元,同比增长25.9%。

来源: 衢州晚报  作者: 周星宇  编辑: 叶黎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