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古迹 正文
青砖黑瓦千万家
2013年04月25日 14:54:31     柯城新闻网

  

    唐代衢州有位名叫崔耿的太守爬到城中的高处,这样描述他脚下的城市:“一邑风景,万井人烟。”他拨开缭绕在庙宇之上的袅袅香烟,看到了人间的烟火。到了宋,到了元,到了明,到了清,又到了民国,这人间烟火越升越高了,因为城市在扩张。古城素有九楼八阁十三厅的说法,可这些公共建筑现今已大多不存,倒是那些不起眼的民居,因躲在巷闾深处而活着,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盒子,分装着衢州的一册册历史。

   衢州古城建筑风格以徽派为主,黄山脚下可找到的雕梁画栋,府山脚下也找得到。风水、座向、格局,衢、徽之间一脉相承。因受到官方的限制,民居的外表并不张扬,无非是青砖黑瓦马头墙,但精巧全藏匿在里面了。

   模拟一个不知年代的衢州人的回家过程吧:张三上了水亭门码头,走过喧闹的坊门街,拐进静谧的狮子巷,在一扇木门前停住了。门楣上写有“南极星辉”或“紫气东来”四个字,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儒道的思想或屋主的人生观。进了门,有个小小的空间,装饰了一点小花草,体现出东方式的闲情。又进了厅,是一方天井,阳光射下来,星光漏下来,雨水也从这里落下来,这是天人对话之处,老房子的大奇妙就在这里,这是现代建筑中的阳台所无法比拟的。走过天井,便是称为“堂”的地方,是家庭的议事大厅。屋中的木质构件也很美丽,实用主义的门扉、牛腿、斗拱、花板被雕刻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为了精神上的需求。

   走过一道又一道门槛,张三被层层迭迭的结构不动声色地导入一种氛围,这才是真正的家的感觉。无数个年份,无数个衢州人就在这种感觉中无数次回家。可能后院里还长有一棵柿树,或者是一棵衢州特有的香枹树,它在等待一代代主人荣归故里的同时,见证了家族的荣枯。

   还有一道门槛。夜幕降临,家人互道晚安后,回到各自的卧室。张三见到了久违的妻子李四,他们非常亲热,但不能大声说话,旧式民居的木板墙没什么隔音效果。这种民居培养出的衢州人,很少有张扬的个性。

   当然,一切被高高的外墙包围着。当年徽商人出门,一走就是好几年,为防止家中红杏出墙,就设计了无窗的高墙。这种高墙被移植到衢州,这样,老房子多少显得幽暗凄迷,加上衢州多雨,一到梅雨季节,人心中总阴长出一些莫名的情绪。

   一千年了,如果崔太守再登高一望,他还会说出“一邑风景,万井人烟”的。不过人烟照旧,房子却变了,据统计,衢城民国以前的民居仅剩10多处。宁绍巷15、17号,是衢州第一大姓徐姓的宗祠,它是徐氏家族迁徙的实物资料;下营街街面上,有共和国外交官周明基的故居,门楣上没有汉字,却有个砖雕的八卦之“坎”卦,比“南极星辉”更有意义;罗汉井5号黄氏民居前院,立有“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区遗址铭记碑”,记录着这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荣枯;费家巷12号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宰辅费淳的故居,可惜故居前厅大部被毁。

   当然还有许多榜上无名的民居,匍匐在高楼的脚下。推开斑驳的木门,留守的老人们坐在天井下,与老房子一起打着磕睡。太阳西斜,照着堂前的玻璃镜框,里面摆放着发黄的老照片,也放着色彩鲜艳的彩照。彩照上的人可能在衢州,可能在杭州,在上海,也可能在澳大利亚或美利坚。不管他们散落在哪个它乡异国,这所老房子永远是他们隔海相望的根!

来源: 今日柯城  作者: 周新华  编辑: 叶黎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