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古迹 正文
沧桑变迁古城门
2013年04月09日 13:34:57     柯城新闻网

    衢州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就因战争所需开始建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后因战乱及各种自然灾害,衢州城屡毁屡建,至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才成了一座真正完整的古城,从那时起它有了东门、大南门(即礼贤门)、小南门(通仙门)、水亭门、小西门和北门。

   明代,6座城门再度修复。目前,大南门、小南门、大西门等经过修缮,保存尚为完善。修缮后的城门仍由青黑色石砖垒成,有些城墙上还被爬山虎一类的草本植物覆盖,基本上保存了城门的本来面目,衢州城门的一些特点还依稀可见。比如小西门瓮城,就是外城墙与内城墙或护城门之间的一块空地,这样守城士兵就可以打开外城门诱敌深入,然后关闭外城门,内外城以及两侧城墙形成一个瓮状结构,此时消灭敌人就如瓮中捉鳖,易如反掌。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和战争的战略战术。

   衢州四省通衢,为浙西门户,由沿海通往闽赣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是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古人说:衢州城是铁打的,衢州的古城门也号称铁衢门,这说法是有来历的,一是它的建筑结构。衢州的城门,除了本身的高大、厚实、坚固,城墙下还挖有丈余深的护城河,还在各城门外修有月城,也叫瓮城,真是城中有城,墙外有墙,层层设防。二是守军将士的英勇顽强。据史载: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起,衢州曾经过“三藩之乱”,乱臣耿精忠骚扰衢州整整三年,城郊是空前浩劫,几乎是十室九空,人人遭难,独衢州城乱军奈何它不得。耿精忠从此一蹶不振,威风不再,终成憾事。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打衢州,久攻不下,只得将衢州城团团围住,以期城内弹尽粮绝,发生内讧,不攻自破。谁知到了夏天,城墙上竟晒满了新稻草,大批的新谷已经成熟,城中不愁无粮。原来当时的菱湖一带全是良田,城外的将士一见,顿时军心大乱,终于在攻城91天后,偃旗息鼓,黯然败退。“铁衢州”也因此得名。

   水亭门以前也叫朝京门,位于城西,面对浩浩衢江。当时水亭门外是衢州最大的码头,这里江面开阔,帆樯如林,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守城的朝廷命官要进京朝贡或听命差遣就从这里上船出发,携皇命来衢巡视查勘的钦差大臣也在这里上岸入城。因此,当年水亭门外人流如潮,车水马龙,且常有州府送往迎来之类的差事,有礼宾列队,鼓乐齐鸣,前呼后拥的喧闹,更为这忙碌繁华的码头增添一份热闹。

   大南门也叫礼贤门。今天看来这座虽说凝重但却并不怎么起眼的古城门,却有着它显赫的昨天。衢州自古多战事,衢州城几乎是三面沿衢江,有着天然的护城河,惟正南面是一片开阔地,要攻入衢州城,大南门自然是首当其冲,一门系衢州城生死,可谓命脉所在,古人说它是衢州城的死穴,因而历来派重兵驻守。硝烟一起,城头便将旗飘飘,鼓号齐鸣,守城兵士就放下城门吊桥,集结的队伍便奋勇当先,冲出城门,越过护城河,杀向敌阵,一时城外杀声震天,你死我活,自然是尸横遍野。待鸣金收兵,胜利者便浩浩荡荡从这里入城。

   通仙门也叫小南门,在衢州城的东南面,正对烂柯山,紧靠衢州城的古关隘峥嵘岭。峥嵘岭是古代衢州东南面的入城口,以前,衢州城里的人,要去烂柯山踏春游览,或是去宝岩寺朝拜进香,就从这里出城,经官庄、孔家、游仙渡,然后进柯山门上烂柯山。因此该城门取名为通仙门。

来源: 衢州晚报  作者:  编辑: 叶黎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