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社科 正文
黉序巷:孔泽流长书香远
2013年07月22日 17:27:20     柯城新闻网

    黉序巷,位于市区北部,南起县学街,向北转西通新驿巷,长114米,宽2米。小巷狭长,名也取得雅。“黉序”二字在古代是学校的意思。《北齐书》就有:“诏郡国修立黉序,广延髦俊,敦述儒风。”“髦俊”是才智杰出之士。那时就普遍要求在各郡县和封国里建立学校,对地方上的才智之士进行教化。宋代朱熹 《斋居感兴》 诗也有“圣人司教化,黉序育群才”之句。事实上,明清以来,黉序巷一直都有书院,就是到了清末民国时,也还有学校,小巷一直与学校有关。
  中国书院始见于唐代,宋代逐渐发展昌盛。衢州境内,书院始建于北宋而盛于南宋,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时,全国有白鹿洞、岳麓、睢阳、嵩山四大著名书院。到南宋时,全国较著名的书院已经有22所,这当中就有衢州的柯山书院、清献书院。元代浙江有书院40所,较著名的书院有10所,其中也有衢州的柯山书院、清献书院、明正书院。明代浙江著名的书院有14所,衢州有柯山书院、江山逸平书院。明代万历间,衢州有定志书院,地址就在黉序巷巷内。据史料记载,原是给事中张元卿祠,有寝堂五楹,穿堂三楹,正室五楹,门二进各五楹,两旁廊楹各十七间,书院规模相当大。
  但在明代前,宋元时这一带统称“县学前”,是西安文庙所在。县学塘则是文庙的泮池。衢州有孔氏南宗家庙,文庙则是各地官府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庙堂,本地学子来州县读书的也歇息于此,所以文庙全国各地都有。泮池作为文庙水池,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儒家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泮池蓄水,隐含学子从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也有鼓励学子跳跃龙门的殷切之情。泮池中的水大多数是活水,也象征“孔泽流长”。
  定志书院明万历中叶建立,约在明末废弃,祀田后来拨给正谊书院。到了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徽商又于此址建朱文公祠作为文公书院。朱文公即朱熹,他与衢州颇有缘分。他数次来衢,其次子迁徙柯城华墅园林,与徐霖之女联姻,遂定居下来。衢人为他立祠,后又作为书院,这是很合情理的。清光绪初,书院拆修花厅。三十二年(1906)又在此筹设了小学一所,名皖江小学。后皖江小学迁往新桥街的城隍巷,据考就是新华小学的前身。
  民国时,小巷后面有微微隆起的高阜,上有毛竹林,与馒头山相连。到20世纪50年代,小巷的巷口仍有竹林,不远处还有池塘。巷口一边是一家铁匠铺,另一边从门内走进去是单位宿舍。小巷狭长,青石板铺砌,偶尔能看到一两个门洞。似乎要到巷子中间,才是两家墙门,有石阶。这两家门洞对面是水井,井旁墙上砌有青石一方,上面刻着当年捐款的十多家店铺及街巷居民,约有数十人,落款为民国八年。
  现在,黉序巷消失了,四周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当年与它相去不远的县学塘四周也建起了草坪、花圃、亭榭、曲廊,塘边有一座“白练亭”,亭有楹联曰“三怪故事名衢州,一卷聊斋传天下”。县学塘小是小了些,却更美了。 (李石)
 

来源:  作者: 李石  编辑: 赵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