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社科 正文
人文福地话石崆
2013年07月25日 10:45:28     柯城新闻网

  石崆寺伴山而建,原属县邑西隅,雍正八年后辖于来字庄,现属天马街道西峰村。村北有山,名石崆。相传石崆山顶有两个石洞,其中一洞通往白龙洞,另一洞则不可入。曾有好事者投石入洞,许久才听见石头碰击的声响,给人山石皆空之感,故得此名。

  石崆山上多怪石,倚伏参差,神态各异。这些貌不惊人的石头在1955年由地质学家卢衍豪、穆恩之在华严寺命名为华严寺石灰岩,成为其它地区华严寺同类岩石剖面的对比标准。

  “燕山迢递盼南天,万里崆山在眼前。一派泉声清洗耳,四周山色压吟肩。溪桥春雨苔初滑,石角晴云花复然。却怪别来成梦想,摹神翻出卧游篇。”石崆风景秀丽,山水名胜冠冕一邑。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詹莱(字时殷,号范川,常邑西地字庄后园人)嘉靖甲子年(1564年)告老还乡后曾造“招摇池馆”于此,“前后及右偏总为屋若干楹,垒垣总若干丈”(詹莱著《招摇池馆记》)。后又于其北建范川书院以贮典籍,筑超霞台于石崆山之巅“徜徉寄目焉而乐之”(詹莱著《超霞台记》)。后皆圮。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詹锡爵(清雍正岁贡,后园人,詹氏族孙)在超霞台故址构“十景亭”以缅怀先人。

 

  石崆山下,古刹巍然。据光绪《常山县志》记载,华严寺又名石崆寺,始建于唐宋时期,因寺内藏有《华严经》而得名,相传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吕祖谦和张栻曾讲学于此,后一度荒颓。清顺治初年,僧人立涛因“睹兹山而悦之,概然生出世心,遂祝发受记于大德和尚。罄其橐创构斯寺。”这位名叫立涛的僧人精究禅理,严持戒律,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却丝毫不恃才而傲,不少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与之相交甚笃。顺治初年,衢州节度使推官孙鲁在华严寺北侧石崆山上建漱石亭。 “郡司马沈公石友留连晨夕,豁其寺之赔粮若干亩”(詹人训著《游石崆山华严庵诗序》)。受浓郁文化氛围的影响,历史上华严寺出过不少有文采的寺僧,其中有一位叫志参的寺僧,更是把华严寺的文化地位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据《石崆山志》记载:“石崆寺僧志参能诗,雅喜与文士交。而士流亦乐与之游。山人词客延接不倦,石崆遂为诗文坛坫、琴酒盘桓之地。韵事雅致,一时称颂。”

  立涛法师只履西归后,华严寺一度沉寂。康熙甲寅(1674年)闽变,寺院遭闽寇蹂躏,在一众僧徒的守护下,幸得不毁。钱塘许钺(乾隆戊午举人,官广州同知)因爱石崆山水之胜,修寺,重构漱石亭,复于寺西建拱绿亭、赤雨楼。十二年,许钺的儿子许演又建问庄亭。光绪十年,邑绅士修建大殿。

  大雄宝殿坐西朝东,硬山顶,阴阳合瓦,一进三开间。通面阔约12米,进深约24米。明间两缝带前后双步又加后双后单步,前檐设卷棚,五架梁,断面矩形,削平两端并刻饰回字形蟠璃纹。五架梁上置斗拱,二攒承托三架梁,斗拱下垫刻莲花饰方木,椽下铺望板。次间穿斗式梁架,柱下垫鼓形柱础。后殿与大雄宝殿以天井相隔,三间二搭厢,明间七檩五柱,天井两侧为厢房楼层。

  日军侵华时,华严寺再历劫难,大雄宝殿周围建筑悉数被毁,千年古刹沦为野庙。建国后,华严寺一度作为林场职工宿舍,后归佛教协会管理。1992年10月常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华严寺重开山门,由僧定严法师住持,后增建天王殿及地藏宝殿,总占地面积达千余平方米。2002年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时华严寺被列为文物保护点,2011年12月2日,常山县人民政府公布该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县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虫害防治。

  山缘木秀,籍水而灵。走近华严寺左岩山岩下,依稀有水声泠泠入耳,顺着水声向上寻觅,可见清泉一脉,常年涓涓不竭。传因有人目睹仙鹿翩然而至,饮水于泉中,于是以沐鹿名之。沐鹿泉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寺僧们就地取材,剖竹为笕,接入寺院的厨房里,以供给晨夕炊饮。“寺僧能受客,煮茗自擎杯。”无怪清代诗人姚士湖会有“半局残棋邀旧雨,一炉活水煮新泉”的感慨。潮有涨落、月有盈亏。千百年过去,历经风雨飘摇的华严寺,逢初一十五,香客依然络绎不绝。漫步村落,触目所及已然一派新景象。历史的碎片或堕落在溪坑泥沼里,青苔斑驳;或埋没在蜿蜒山径中,残破零落。石崆山上,细心寻找,尚还能拾得几块被青草湮没的陈旧青砖。观音洞前,文人墨客们留下的镌刻,却已模糊不可辨。水底晴雷犹在耳,不见当年漱石亭。历史如书,时间便是翻书人,将其一页一页地翻过。而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探访者,面对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石崆,又该有怎样的思考呢?

来源: 衢州新闻网  作者:  编辑: 赵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