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人物 正文
陈江生:以世界经济视角剖析中国
2013年08月02日 09:13:47     柯城新闻网

  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思想和政策的产生源头和酝酿场所。

  在这所有些许神秘的学校工作十多年,陈江生迅速成长为一名著作颇丰的学者,熟悉体制内最关注的问题和最新思考方向。在他的工作安排中,除了承担日常的世界经济学教学任务,还通过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为决策提供咨询,发挥着高层智囊的作用。

  陈江生做讲座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陈江生

  男,1967年12月生于衢州,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经济发展。

  近年来发表文章100多篇。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课题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出路以及世界主要货币的地位的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科学发展观研究;新的发展阶段中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衢州瓷厂三年学会“适应环境”

  陈江生在浙江大学本科读的是材料系,属于工科。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还非常活跃,担任过浙江大学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和《浙大学生》主编。社团的经历,锻炼了陈江生的活动能力。

  1990年,陈江生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那时候大学生还是实行分配制度,按照对口专业,他被分配到浙江电瓷厂(衢州瓷厂)工作。

  在浙江电瓷厂,陈江生展示了很强的领导能力,三年时间,先后担任技术员、工段长、车间主任和分厂副厂长。

  这三年是陈江生仅有的不在学校的工作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车间主任需要管的事情真多,从工种分派到计划生育。”陈江生觉得这三年给他的最大的教育是:你必须去适应环境,环境是不会来适应你的;一个人会的东西很少,但学不会的东西同样很少。

  三年后的1993年,陈江生考上了中央党校的硕士,读的是跟本科专业学科门类不同的经济学。

  陈江生之所以选上这个以后一直陪伴着他的专业,在他看来有着很大的偶然因素:“我同单位的人考上了研究生,我也想上,当时想读自己喜欢的哲学、历史之类的。结果我那个同事说,现在考研究生的行情是这两类没人考,怕考不上的人才会去考。我就问他,那最难考的是什么专业。他说与经济或与国际沾边的就比较难考。我就去翻招生目录,发现上世纪90年代初考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有两个要求,一个要党员,一个要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我就想,要是去这个学校,我在同学里就不会年龄太大。于是就选了中央党校的世界经济专业。”

  在中央党校传道、授业、解惑

  这之后,陈江生就与中央党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硕士毕业留校当老师,继续攻读博士,还当老师。在这个职称晋升竞争非常之激烈的地方,他提前一年晋升副教授,过了四年又提前一年晋升为教授。

  有人说,党校既是一所学校,又是社会的缩影,这里更能折射出社会体制结构和各层面的特征。一方面,由于学员都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他们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必然会形成教员向学员学习、学员向教员学习相统一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党校是理论高地,处于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这也就必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明特征。在这里执教,压力与动力相生、挑战与机遇并存,因此更能锻炼人,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成材。

  陈江生在中央党校这块“高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称号,参加了多项国家课题和校级课题研究,近年来发表了文章100多篇,并出版多部著作、译作和教材。

   “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充满活力”

  “中国经济现在和可见的未来的发展空间都很大。”陈江生长期研究世界经济,他总是能够站在世界的高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

  去年10月15日,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陈江生马上根据他们的“稳定匹配理论”,提出“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观点。

  陈江生说,中国经济发展与否,实际上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有足量的发展要素参与配对;二是发展要素之间是否实现了稳定配对。

  从发展要素来看,最重要的是劳动力、技术、资本和资源(包括能源)。“在战略机遇期中,中国的劳动力显然是增长的。”陈江生说,这种增长来自于两个方面,质和量。先看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15—59岁人口的比重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3.36个百分点,从趋势看,未来的一段时间里,15—59岁人口的比重还将维持在高位。再看质,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在未来三十年里,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上升速度。“其他的技术、资本和资源也都没有问题。”

  在发展要素的匹配上,陈江生认为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在这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接下来体制改革继续进行,就更没有问题了。

  “所以,在战略机遇期中,中国无疑会始终保持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的头衔。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应该是常态,即使有波折,那也只会是短期的。”陈江生总结道。

  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解读热点话题

  查阅陈江生的著作,发现除了纯粹经济学方面的内容,还以经济学家的视角来解读当前的热门话题。近期,他就先后发表了《以渐进方式推进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和《毫不犹豫地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文章。对于此举,陈江生觉得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我们关心和实际推进这些工作的时候了”。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一个坏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无疑就是一个能够有效遏制官员贪婪行为的好的制度。试想,当自己的财产变动透明于某个群体,乃至于所有人面前,难道还有谁会有胆量去获得不当收入?即使有个别胆大包天的,在阳光的暴晒之下,相信不当收入也很容易冰消云散。从国际经验看,也正是如此。”

  这是《以渐进方式推进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一文的开头,接下来,陈江生总结了新加坡、法国、美国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国家应本着‘统一立法、授权实施”的原则加快立法进程,尽快颁布实施《公务员财产公开法》。’并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必须要把立法保障、制度建设、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

  在《毫不犹豫地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文中,陈江生提出:当前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同工同酬等措施来提高。在二次分配方面,首先要调整财税制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其次是对垄断企业的改革,限制国有垄断企业职工的收入水平。第三是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同时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最后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国有企业收益等分享机制。

  陈江生说,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工程。在改革初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但即使如此,也应该毫不犹豫地推动改革,不能因为利益部门的阻挠而放弃,可以在改革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改革的进行。

  记者陈明明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作者:  编辑: 赵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