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人文 > 人物 正文
关山风雨衢州路——林则徐及家人与衢州的不解之缘
2013年08月19日 09:23:10     柯城新闻网

  林则徐

  “天清,见三片石甚明。”这是林则徐笔下的江郎山。

  林则徐一生曾经多次行抵古城衢州。

  林则徐北上,往往经闽北浦城县,过闽浙赣交汇的五显岭后,开始进入浙境,过枫岭、大竿岭、小竿岭、仙霞岭这条古道而入江山县。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清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在鸦片战争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他的政治主张和禁烟活动,抵御了西方外强的侵略,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被后人誉为当时“中国的脊梁”。

  由于闽、浙地缘之故,一生宦游的林则徐及其一家都与衢州有着不解之缘。

  林则徐:宦游于衢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曾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从现存的《林则徐日记》及有关史料考察,林则徐曾于嘉庆九年(1804)、十三年(1808)、十五年(1810)三次途经衢州,赴京参加会试。为官后,又曾于嘉庆十七年(1812),道光二年(1822)、五年(1825)、八年(1828)、二十一年(1841)多次风雨兼程于衢州。

  林则徐北上,往往自离开福州后抵达闽北浦城县,过闽浙赣交汇的五显岭后,开始进入浙境。过枫岭、大竿岭、小竿岭、仙霞岭这条古道而入江山县。日记所载,林则徐曾先后在江山县的廿八都、保安、峡口、清湖、大溪滩等地夜宿。

  仙霞岭上古有关帝庙,亦即关圣庙,相传此庙香火甚旺,求签灵验。林则徐每次途经,必谒关圣庙,行香求签,并将签语载入日记。

  嘉庆十七年,林则徐携夫人求得的签语是:“曩时败北又图南,筋力虽衰尚一堪。欲识生前君大数,前三三与后三三。”而道光五年的签语则是:“秋冬作事只寻常,春到门庭渐吉昌。千里信音劳远望,椿萱快乐自安详。”林则徐过此庙的焚香求签活动,也许正是希冀自己在关山旅途中的平安与官场仕途上的顺意。

  江郎山是江山的显著地标。“过苏岭,又过江郎街。天清,望见江郎山三片石;凡此出行者,以得见此石为吉兆。”“过峡口,刘司马(锡方)来迓,又送至苏岭,在关帝庙中小坐而别。饭江郎街。天清,见三片石甚明。”这是林则徐笔下的江郎山。

  林则徐过江山,沿途自然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衢州同知刘锡方数年内曾先后两次在江山峡口迎送林则徐。“江山县令德(豫)以厨传来,力辞之。巡检范建拔亦来迎送。连日所过营汛,皆放炮鸣金,甚有弁兵列队披坚执锐以迎者,皆慰止之。”林则徐低调行事,婉然之举,表现出了一位封建社会政治官员的清明。

  江山清湖是水陆的交汇处,古代官员、商贾旅行,往往在此歇息。清湖古镇上的“老字号”陈翰侯行、毛惟一行、周公和行都曾是林则徐的下榻之处。

  离开清湖,往往买棹舟行。林则徐日记中常提到江山的一种“鸬鸟船”。嘉庆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甲午,晴。行中早饭后下鸬鸟船,船甚小,东北风顶逆,晚泊大溪滩,仅行三十余里。”

  道光二年林则徐赴京补官,三月二十四日:“己巳,雨。黎明上鸬鸟舡,即开行。因昨宵雨大,溪水渐长,小舟之行甚驶,薄暮即抵衢州。”

  道光五年,林则徐以江南按察使丁母忧里居,得旨命身着素服往江南高堰督工。三月十一日,“戊戌。在清湖雇鸬鸟船两只,卯刻饭罢即开舟。因近日雨多,水势较急,又南风大利,顺帆直下,午刻已达衢州府城,计水程百有二十里矣。

  “鸬鸟船”,亦称鸬鹚船,是一种船体较小的船。

  衢州府城是浙东重镇,江山江、常山江在此汇流。林则徐每次行抵这座古城,同样受到衢州官员的热情接待。日记所载,衢州知府谭瑞东,衢州镇总兵刘廷斌(后接陈化成,任台湾镇总兵)以及西安县令俞梓、续立人、马蕴瑾等要员都曾先后来见。林则徐在衢州还曾与福建的科考同年、西安县令梅树德把晤叙旧。

  离开衢州,林则徐每次在此移行李,换乘“江山船”。相比“鸬鸟船”而言,江山船是清代衢江上设施较好的一种大船。清代戴槃在《两浙宦游纪略》中说:“至今船只名为‘江山’,由钱江而上至衢州,为八省通衢,富商大贾非此船不坐,豪宦亦然。”

  由衢州顺流而下,两岸山峦起伏,风景如画。林则徐曾先后泊舟樟树潭、安仁等处歇息。

  道光五年三月十二日:“己亥,五鼓开行,晨过罗汉松登岸,行数里仍回舟。巳刻过龙游。”

  罗汉松即今之龙游县团石。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经夜宿团石埠,赋有《宿潭石步》诗。此处古时风景幽美,令林则徐也流连“行数里”,惜古松今已不存。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被革去钦差大臣与总督之职,离开广东。清廷命林则徐以四品卿衔赴浙江“听候谕旨”。

  闰三月二十二日,林则徐与由京南来的长子林汝舟在乌石四汛会合。二十八日,又与寄居南雄的郑夫人及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会合。四月初一日,全家由南雄启程,经江西入浙江境。

  日记载:四月十五日,“己亥。昨晚登程后,微觉阴翳,自行内入玉山县西门,出东门,过东新桥、十里亭、古城、金鸡岭、屏风关。此关为江西、浙江交界,玉山辖至太平司,常山辖至草坪驿,各有巡检驻扎,相距只一街衢间。由分界至常、玉二县,各四十里。自常来者,以草坪为中站,自玉来者,以太平为中站,是夜子刻至太平,翟令遣人具茶面于刘祠中,祠为前玉山令刘芸轩而建。

  夜半以后,天晴仍见月,复行,过白石街、曹汇关、张连铺,常山方令率丞、尉迎于此,草坪巡检孟继贤,亦于迎见后俱随至县城,黎明始到,穿城行,至舟次,见其所备江山船过大,乃自雇一舟易之(船户钱大权)。辰刻开行,四十里招贤、又四十里王(航)埠,署衢州府王敬斋郡丞(德宽)、西安县余令(士琛)俱来见,并致馔,即别去。

  又二十里过衢州城,未泊。又十五里鸡鸣山(有塔),又四里樟树潭,又五里平湖滩,其上有九层塔,匾曰“砥柱凌霄”(俗谓之孟姜塔),时已昏暮。又十里章台(戴)港,东风盛发,舟难前进,即泊此。”

  十六日,“庚子。晴。五鼓行,过大帽、小帽滩及罗汉松、史家埠、金扁挑等处。清晨过龙游县,秦令介菴来见,并致馔,即别去。又十里张家埠,五里七都,十里湖镇,俱有塔……”

  林则徐此行赶赴宁波,马不停蹄,星夜兼程。日记记载了衢江两岸多塔的情形。尤其是对钱姓船户的记载,印证了清代衢江上的船户多为钱、陈、许姓的“九姓渔民”。不临其境,不足以为信。

  刚抵达宁波不久的林则徐,又于五月二十五日接到清廷遣戍新疆伊犁的命令。

  林宾日:客死于衢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1747—1827),三十岁时,县试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经过岁试,补为廪生,颇负时誉。乾隆间,他曾参加过乡试,因眼疾发作,未能如愿。此后被选为岁贡,曾执教于罗氏试馆、文笔书院。

  林宾日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林则徐从4岁开始发蒙至20岁中举,都是由父亲直接训导。嘉庆间,林宾日受福建巡抚张师诚推荐,任将乐县正学书院讲席达10年之久。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讲求经义,而不泥古,主张经世致用。

  晚年的林宾日思想怡淡,不慕荣华,读书怡情,饲鹤养性。林宾日有子3人女8人。长子取名“鸣鹤”,可惜早殇。次子即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字雨人,道光五年举人,曾任光泽县学训导。六女嫁福州庠生沈廷枫,命子沈葆桢后为林则徐女婿,官至两江总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林宾日晚年曾手绘《饲鹤图卷》,图中林宾日端坐松石间,一鹤冲天飞翔,一鹤侍立自己身旁。人称前者寓指林则徐,后者寓指林霈霖。后来,林则徐常将这幅画卷随身携带,并先后请吴荣光、阮元、汤贻汾等数十位名人题跋,以为纪念。该长卷于2012年在北京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亮相,最终以390万元落锤。

  道光七年(1828)五月,林则徐得旨授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事。由于关中距离福建甚远,难以迎养老父,林则徐于是上奏陈情。不久,恩准量移近省,擢授江宁布政使,迎养之愿因而得遂。当时,由于陕西接替林则徐之任者未至,不能马上离开。于是,林则徐即差遣仆人兼程南下,迎奉安舆。以期腊酒香时,“于白下(即南京)瞻园洗腆称觞,以承色笑。”林宾日获悉后,甚为欢欣,决意就养于金陵。八月二十八日,林宾日携子林霈霖及眷属一行从福州起程,赴南京林则徐任所。

  一路行来,林老秀才心情甚好。并在福建浦城致书林则徐,报称途中眠食安健。九月十八日,林老秀才过江山大竿岭时,即发寒热,其状似疟疾,胸前时觉有冷气袭来,心烦作呕。服温汤后,安卧稍愈。

  次日,林老秀才又急切赶路。行抵峡口,远眺江郎,还即兴作了《望江郎山歌》一首,并让林霈霖录之。其诗末云“霓旆兮云车,仙之人兮招予;攀木樨兮佩茱萸,风飘飘兮吹我裾,予将逍遥兮天之衢。”此诗以江郎山上旧有仙迹,歌辞惝恍,聊以寄兴。不意林老秀才竟以此绝笔,成为归真之谶。而“衢”字韵,也竟成了林老秀才数日后病逝衢州之验。

  二十日,林老秀才一行到达清湖镇,复发潮热。当时的江山知县杨绍霆是位进士出身的云南大理白族诗人,他延医来诊。可是林老秀才一向不喜服药,不令诊视,而促行愈急。林霈霖只好以舆夫尚未备妥为由,搁延时间。3天后,林老秀才日觉渐愈,又下令必行。林霈霖担心肩舆难以偃卧,就觅舟而下。舟过江山县城,林老秀才还与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谈及浙东景物。林汝舟(1814—1861),字镜枫,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戊戌科进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二十六日晚,林老秀才抵达衢州城内行馆时,发热尤甚。加之喘逆,虽延医诊治,稍进汤药。但是气血已竭,药力无效,于次日清晨离世,终年79岁。

  当时,浙江巡抚刘彬士、护抚部院徐炘相继驰奏,并且移咨文于福建。林则徐在陕西闻讣后,“五中崩裂,辟踊哀号。伏念生不能孝养,疾不能侍汤药,殁不能亲视含殓。”心情极其悲痛,“惟府君体魄尚在异乡,敢不匍匐扶归,经营窀穸。”林则徐遂即从陕西辞官,星夜自陕南奔来。于翌年一月二十四日赶抵衢州,入城治丧,并亲扶父亲灵柩回福州居丧。

  当时的西安知县戴葆莹与林则徐也是科考同年,他一手经济为之入殓。衢州嘉木难觅,戴葆莹尽力采质甚坚美者,敛厝于衢。林则徐叹言“云天之谊,使人感泣。”

  林宾日被朝廷诰封为“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司布政使”。

  林聪彝:掌印于衢

  林聪彝(1824—1878),号听孙,是林则徐次子。郡庠生。早年“有经世之志”,曾辑《先儒格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林则徐谪戍新疆伊犁,林聪彝与弟林拱枢随侍,在新疆曾随林则徐勘查,绘制新疆地图,并于垦务多所发明,写成《西行日记》。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左宗棠早年曾入林则徐幕府,颇受林之器重。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先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去日无多,就命林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

  道光三十年(1850)四月,林则徐接到新皇帝咸丰的任命,出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带病起程,林聪彝随行。十一月十九日晚,病逝于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林聪彝扶柩回福州居丧。

  林聪彝三年守制期满,偕弟林拱枢应召入京,林聪彝以郡庠生,赏举人、补内阁中书。不久,被两江总督怡良挽留,办理团练兼赈抚事宜,升员外郎。

  咸丰十一年(1860)冬,太平军势如破竹,几乎控制了整个浙江。全省除衢州府城和少数几个属县尚在清军守御之下外,悉数被太平军攻陷。清廷急命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于同治元年(1862)移师入衢,先后驻扎开化张村、马金,常山,衢州云溪、龙游潭石等处进剿太平军。

  当时,浙省官吏缺员严重。清廷命左宗棠择其材堪胜任并娴熟军务者,不拘资格,酌保数员,候旨简任。于是左宗棠力荐林则徐之子林聪彝。左宗棠在衢州行营上给朝廷的奏折中称:“即选员外郎林聪彝,该员系故云贵督臣林则徐之子,性情敦厚,议论轩爽。虽未知其于兵事如何,然观其遇事留心,实有干略,不愧名父之子。现在福建本籍。”

  由于左宗棠的保举,同治二年(1863),林聪彝出任闽浙总粮台提调、衢州府知府,在衢州协助左宗棠进剿太平军。不久,驻衢的浙江布政使衔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刘典丁忧回籍,左宗棠又让林聪彝代办按察司事务。

  左宗棠入衢城后,曾率浙江布政使楊昌濬、浙江提督黄少春、衢严总镇刘培元、代办按察司衢州知府林聪彝等要员首谒南孔家庙,并以六十金济五经博士孔庆仪,以米五十担赠孔氏族人。左宗棠见孔氏家庙年久失修,薪木毁伤,于是诚敬乐输,捐银1480两,洋银990圆,以修家庙、赎濠田。今存于孔氏南宗家庙的碑林中,一块清同治六年(1867)《孔氏家庙重修并赎博士濠田续置承启家塾义田记》的碑碣中,就有“代办按察司衢州府林聪彝捐洋银壹百圆”的记载。

  左宗棠在衢又竭力举荐林聪彝补按察使之缺。然而,清廷在给左宗棠的《上谕》中则认为,林聪彝“资历尚浅,于此缺不甚相宜。即着左宗棠另派贤员接署”,左宗棠只得遵旨另选他人。但左宗棠在给朝廷请致奖励的奏折中,仍不遗余力的要求将林聪彝“以道员仍留浙江补用”。左宗棠对有知遇之恩的名门之后,奖掖之心,由此可见。

  同治三年(1864)十月,太平军攻占福建漳州,进兵龙岩,臬司道府要员相继被杀,震动全闽。左宗棠急命清军救援。林聪彝献计由海路进兵,被左宗棠采纳。不到十天,清兵抵达福州,大批援军也陆续到达。次年五月,太平军李世贤部终于退出漳州。

  同治七年(1868),林聪彝署杭嘉湖道,督修海塘,与民同甘共苦,前后5年,修建不少水利工程,成绩卓然,加封品衔。同治十一年(1872),林聪彝因病回福州。

  光绪三年(1877),浙江巡抚梅启照请林聪彝再出。刚遇福州连年发生大水灾,上司获准疏浚河道,林聪彝被挽留在福州负责治水。他不辞辛劳,日夜奔走于江岸河边,终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于光绪四年(1878)五月病逝家中,享年55岁。

  而今,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的林聪彝故居尚存,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国庆/文鲍卫东/摄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编辑: 赵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