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四省九地新闻 > 金华 正文
东阳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04月15日 10:36:03     柯城新闻网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相关产业也蕴含着大市场。近年来,居家养老走在全省前列的东阳一直在探索构建新型养老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和社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进一步探索公、民混合型养老机构建设之路,全面构建与东阳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数字说话】

每5个人中

就有1个老人

记者从东阳市民政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东阳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2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有2.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02%,均高于全省水平。

按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地区老龄人口超过10%就属于老龄化社会。据悉,早在1987年,东阳60岁以上的老人就已达76794人,占东阳总人口的10.8%。换言之,早在28年前,东阳就已跨入老龄化社会。

东阳市民政局社救城福科科长黄振刚表示,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今后10~20年,东阳人口老龄化现象还将日益加剧。预计到2020年,东阳老年人口将达21万人,占总人口的24%。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更新,到养老机构养老已成为不少人乐于接受的养老方式。

“以前,人们的观念是没有子女的老人才会去养老院;现在,到养老院变成了一种休闲与享受。”昨天,东阳市歌山镇的老刘告诉记者,他已在该镇林头村“夕阳红”老年公寓住了2年多。

老刘说,子女外出打工,与其在家当空巢老人,不如到养老院,既有人照顾又有很多的老年伙伴。

【机制探索】

民间资本注入养老服务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国家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探索新的养老机制成为新趋势。在今年东阳两会上,东阳市长朱建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健康、体育产业等领域,实施一批产业类重大投资项目”。东阳从转变投资主体入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加大资金补助、引导产业升级等优惠扶持政策,放手引进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在政策扶持引导下,东阳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非常活跃。如下月即将开工的红枫林养老中心,总投资3亿余元,该项目一期投资约5000万元,可提供床位约400张。

另外,黉门里健康产业园、福寿居养老中心也在筹建中,采用的是社区养老的模式,总投资近50亿元,已被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

“东阳立足自身实际,扶持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形成企业、村集体、个人等多元投资渠道。”黄振刚说,经过多年发展,由各类民间主体在养老服务业投入资金达5.42亿元(不含最近的3个项目),占总投资的90%。如歌山镇林头村筹集860万元兴办夕阳红老年公寓,承担全镇“五保”老人供养任务,并吸收自费老人160多人,成为公办、民办相互融合、互为一体的养老机构;马宅镇投资200多万元对闲置学校进行改造后,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管理,承担全镇“五保”供养并吸纳自费老人入住等。

【延伸阅读】

规划“9463”养老服务

为抓紧民间资本活跃、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的时机,东阳统盘考虑制定“9463”养老服务业规划,即94%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6%的老年人在各类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

为了尽早构建新型养老体系,东阳民政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方面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撑;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兴办养老服务业,创建各种养老机构。

除了东阳市福利院的建设,每个镇(街)现都建有敬老院,今年投入1800万元改造基础设施;结合城乡社区建设,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每年斥资18万元用于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各类生活照护、家政服务、心里安慰等居家养老服务。

从今年起,东阳市财政还将每年安排4000万元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采取购买服务、服务外包、政策扶持、以奖代补等形式,大胆尝试合资合作、参股等运作方式,整合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扩展老年人服务项目,构建城乡养老服务的新格局。

目前,东阳已建成284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今年计划再新建130家;有各类养老机构27家,总床位数达656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42张,养老机构在投入、规模、档次上均走在全省前列。

来源:  作者:  编辑: 陈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