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 投稿热线:0570-3049743
您当前的位置 :柯城新闻网 > 四省九地新闻 > 金华 正文
8旬老人给陌生营长扫墓五年 营长原来名叫石宝琛
2015年07月24日 09:14:59     柯城新闻网

8旬老人给陌生营长扫墓五年 营长原来名叫石宝琛

图为身在北京的营长儿子88岁的石理俊

金华新闻网7月23日消息 7月16日 本网刊发独家报道《83岁的金华老人给素不相识的营长扫墓五年》,一位家住舟山的汤溪老人吴如荣来信,讲述1942年在金华保卫战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一位国民党军营长,在汤溪黄岩孔村阵亡,并安葬在当地。他作为送葬者,亲眼目睹了营长下葬的全过程,他希望能找到营长的亲属,送营长回家。

问题是,由于年代久远,他已经不记得营长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浦江人,对于其部队番号也并不确定。

在一大堆问号当中,本网刊发报道,希望找到营长家属、以及对于其人其事的知情者。就在报道刊发当天,记者就接到一个浦江打来的电话。

阵亡营长究竟何许人也?真相水落石出

“报道上说的那个营长,我知道是谁,他叫石宝琛。”打来电话的人,名叫张解民。他是一位浦江当地多年研究抗战的历史爱好者,《回望抗战——浦江战时实录》编著者。

张解民他翻出一份浦江阵亡将士名单,名录中,有关石宝琛的情况,只有一行文字:“浦江石宅人,暂编35师,中校营长,阵亡时间:1942年,阵亡地点:浙江汤溪。”文字所描述的情况,与吴如荣回忆的内容完全吻合。

张解民赶忙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好友,浦江县政协委员江东放。后者立马拨通了石宝琛儿子石理俊的电话:“金华日报登了报道,当年有人见过你父亲下葬的全过程。”江东放将一些细节一一描述。

“什么?当年我父亲是装进棺材里下葬的?”88岁的石理俊激动地老泪纵横,70多年来,他一直都以为,父亲战死,仅仅马革裹尸。

早年,石理俊就离开家乡,去了北京。张解民与石理俊的结识,居然因为10年前《金华日报》的一篇报道结缘。2005年1月,本报“浙中周末”刊登《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一文,讲述金华籍抗战遗族的故事,文中就出现了石理俊的名字。江东放、张解民辗转找到他,三人成为至交,通过通信、电话等方式联络已有10年。

生于1927年11月的石理俊,子承父业,投身革命,在1949年3月参加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同年考入华东军政大学。长期从事宣传教育工作,曾任空军直属机关高干班教员,空军后勤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等。

离休后,他投身诗歌教学与创作。任北京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苑》主编等,编著了《中国抗战诗词精选》等多部著作。

石宝琛是怎么死的? 

7月19日,石理俊在一封寄给江东放和张解民的信中说:

“先父石宝琛,1909年生于石宅村,我出生6个月(应是1928年),即从军入黄埔,系黄埔军校第七期,骑兵科毕业,当时的名字叫‘石全’。1942年春,中日浙赣战役中,牺牲于汤溪岭上黄岩孔村。消息传来不久,浦江沦陷,我亦年幼,没能去寻找。1999年,我曾托表哥张有光去寻过一次,当地人证实此事。”

一份附件,是1999年张有光写给石理俊的书信。信的大意是,1999年5月10日,他去金华,甚至还去过汤溪百善村,因为听说当地有一位营长牺牲。但去现场查看后发现,坟墓已消失不见,只有一块蔬菜地。他认为可信度值得怀疑。因独自前往,体力不支,他没有再深入调查寻访。

不过,张有光得到了一份黄岩孔村村支部的证明材料,这份材料,简要描述了石宝琛战死的经过:“依据我村78岁老人祝连有回忆,当时他21岁,1942年5月下旬,我村驻有国民党军暂编35师二团三营。早上5时,有5架敌机飞到我村上空,投下48颗炸弹,大部分房屋被炸毁,官员和士兵被炸死40多人,我村农民也被炸死三人,三营副营长石宝琛,双脚被炸掉而牺牲,由团部运到岭上乡百善村,安葬在石锅脚。”记者  许健楠  实习生   余青青  

来源:  作者:  编辑: 陈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