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盛 徐露婷 通讯员 严巧玲)近日,在荷花街道荷东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多位家长在三楼一间教室内,认真聆听大成小学老师吕美芳带来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座。与此同时,孩子们则在二楼活动教室一起游戏。
“家长和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叫做‘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它们是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和成长需求建设的标准化活动阵地。”荷东苑社区党委书记揭伟君领着记者走进社区办公房二楼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图书角、体育棋艺角、美术手工角、科技建模角”四个固定元素功能区和“民俗文化角”特色功能区有序分布,孩子们喜欢在这里丰富课余生活。社区办公房三楼的一间房间则成了家长学校,每个月都会安排相关活动。
这些良好的硬件平台,如何真正发挥效能?社区家委会起了很大作用。“我们以家委会为主要平台,定期发布活动信息,并通过线上收集需求,不断改进活动内容。”揭伟君说,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完善,家长参与度不断提升,社区家委会微信群实现了社区未成年人家庭全覆盖。如今,活动信息一发布,常常在几分钟内就被家长们“抢购一空”。在创文阶段,社区还多次通过家委会发布创文信息,取得了不错成效。
和社区结对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则成了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优质内容的提供方。整合辖区共建单位资源,统筹街道面上资源,荷东苑社区已成功搭建儒家学堂、社区读书角、摄影俱乐部等线下活动平台。其中“儒家学堂”还邀请衢州学院副教授、孔府论语普及社社长刘小成等名师作为特聘教授,用家长孩子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谈心式教学,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向未成年人宣传了‘社区是我家,城市是我家’的理念,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带动城市‘大家庭’提升文明素养。”荷花街道纪工委书记毛云龙说,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已经成为辖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其硬件标准和运行模式,在荷花街道9个社区1个城中村实现规范化运行。截至目前,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和家长学校已开展活动377次,搭建18个线上“家委会”微信群平台,举办了337场家长学校活动,惠及4800余名家长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