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英:从走街串巷到“坐在家里卖馒头”

2019年06月12日 09:23:29  来源:

  见习记者 楼郁馨 通讯员 陈雯

  【追梦故事】

  白雾从蒸笼里溜出来萦绕整个屋子,一股甜甜的酒糟香越飘越远。近日,记者走访沟溪乡五十都村,沿着这股香味找到了藏在村子老街深处的“馒头西施”———村民王根英。

  “馒头西施”是王根英年轻时候在村子里的绰号。现年58岁的她从事馒头行业已有三四十年之久,“馒头西施”的名号响彻乡里。“制作酒酿馒头的工艺是上一辈传下来的,我们在那栋老房子里做了近20年酒酿馒头。后来房顶经常漏水,我们才搬进新房。”王根英指着隔壁黄墙黑瓦的老房说,老房通风不好,并不适宜做馒头,环境卫生条件也需要改善。2000年搬到新建农房后,王根英改善了内部结构设计,在台式老灶的基础上配置了蒸汽炉、蒸汽管道等,既方便馒头生产,也保障了饮食卫生。

  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王根英一家仍坚守传统手工工艺。“我们尽量简化老式机器的操作步骤,有些口感只能靠手工来保持。”王根英的女婿徐礼瑾一边帮丈人端饭甑一边告诉记者,制作一个馒头,需要把糯米煮成酒酿,发酵成酒糟,再制作成形蒸,最后出锅,每一道工序他们都亲力亲为。有时遇上乡里红白事,一日订单多达七千个馒头。

  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王家馒头的销售带来了商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挑着箩筐,每天天没亮就赶去古街卖馒头。”王根英回忆,后来她家有了辆小三轮,孩子们也常常帮忙推车,在大街小巷叫卖。那时候一个馒头卖8分钱,遇到好时节一天可以卖出数百个。

  “前些年,乡里出去的朋友在杭州、衢州城里开饭店,客人想吃酒酿馒头,他们就电话联系我把馒头快递过去。秋冬天气冷,馒头寄过去不会馊,夏天我就把馒头放杭衢客运大巴车上捎过去。”徐礼瑾说,他们还利用微信等途径,渐渐打开了饭店、酒店等销售渠道。现在,他们每天足不出户就可以卖出数千个馒头。

  几十年来,“馒头西施”与馒头一起见证着这个时代快速奔跑。王根英说:“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坐在家里卖馒头’的事儿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但不管条件怎么变,这么多年我想把馒头做好的心没有‘偷工减料’过。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把馒头做下去。”

  【追梦人感悟】

  “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我希望将这个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也感受到用自己双手挣得劳动成果的喜悦。”

(作者: 编辑:郑晨)

相关新闻

柯城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