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巷轶事拾遗

2019年04月04日 09:00:07  来源:

  -文/图方秀琴

  杨家巷位于市区北部,西起警钟巷,东至下街。《衢州市地名志》记载,小巷“以御医杨济时(字继洲)居此得名”。然而明弘治《衢州府志·坊巷》中,已有杨家巷的记载。明弘治共18年,为1488年至1505年,而杨继洲则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此推论,杨家巷因杨继洲而得名的说法并不准确,但他曾居于此是毋庸置疑的。

  杨继洲(1552—1620),名济时,以字行,三衢(今衢州市)人,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家世代行医,其祖父杨益为太医院御医,著《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亦行医。家中所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为丰富。青年时的杨继洲科举受挫,便不再热心仕途,转而潜心攻医书、研医术。多年后,他卓然有悟,尤擅针灸。他治病常采用一针、二灸、三服药的方法,很有神效。特别是收单穴51、双穴308,共359嘉穴位。他一生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太医院御医,行医46年。

  说起杨家巷,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不得不提。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衢州杨家巷人氏王质与眼睛不方便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因家境贫寒,王质唯有上山砍柴维持生活。一日,来了两个陌生人,向王母借灶做饭。谁知王质家也是卖菜吃黄叶、砍柴人没柴烧的主。两个陌生人并不介意,其中一人干脆把桌子、凳子腿伸进灶里当柴烧。一会儿,三碗香喷喷的面条就烧好了(据说下的面条是神仙的鼻涕呢),两人各吃了一碗,留下一碗给王母,王母把面条留给了儿子吃。

  王质回家饿极了,见桌子上有热腾腾的面条,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面条后他才发现,桌子凳子有几条腿不见了,便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便把白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

  世上哪有这么不讲理的人,把别人家桌子凳子的腿当柴烧。王质气得火冒三丈,拿起砍柴用的斧头就追出门去,一追就追到了城南二三十里外的石室山。这才引出一段王质遇仙的故事,才有了衢州烂柯山、“道教圣地”和“围棋仙地”的典故。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有关杨继洲、王质在杨家巷的具体住址,如今已经无从考查,但这个名字、这段传说却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的记忆里,成为古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 编辑:郑晨)

相关新闻

柯城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