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晨 见习记者 骆黎阳 通讯员 徐佳 方圆)“2015年那场冰冻,冻死了棚内所有刚种下的铁皮石斛幼苗,经济损失达700余万。”7月4日上午,在沟溪乡宋家垅村,华开一山家庭农场负责人何少华回忆起那场自然灾害,依旧心有余悸。“幸好当时有柯城农商银行的那笔‘合易贷’,帮我渡过难关。”
何少华口中的“合易贷”家庭农场贷款,正是2014年柯城农商银行于省内首创的“3+N”创新模式产品。“3+N”是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运作+银行信贷扶持”的原则,“政、银、企”三方联动,“N”个产业参与,通过少量的财政资金撬动数倍银行信贷资金,实现政府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实现绿色发展的初衷。目前,“3+N”系列贷款产品累计发放10亿元,惠及农户1.5万户。
企业先行农民奔上致富路
“铁皮石斛的种植成本很高,人工、运营、结种、采收、养护、修剪,都是一笔笔不小的开销。”正顶着高温打理一株铁皮石斛幼苗的何少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告诉记者。2015年5月,加入柯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何少华在行业公司———衢州市合心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担保下,通过“合易贷”成功贷款400万元,重整旗鼓种植铁皮石斛。经过3年妥善的管理,铁皮石斛种植规模已达100亩,年均收入达到300余万元。
在沟溪乡五十都生态园,记者见到了衢州市合心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徐志辉。“2009年,我带着50万存款,开始经营家庭农场,因为资金少、规模小,起步很艰难。”徐志辉告诉记者。为解决创业初期的融资问题,2014年底,徐志辉牵头联合其他农业大户,成立了“柯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随后,徐志辉等联合社成员出资1700万元、联合社出资300万元,共同成立合心园公司,其中10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在公司的担保下,柯城农商银行将担保资金池放大10倍,向合作社会员给予总额1亿元的授信额度,有效解决了家庭农场的融资难题。
“2015年,我通过‘合易贷’先后贷款990万和930万,用于家庭农场设施扩建、水上乐园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徐志辉笑着说,他还利用“合易贷”,为五十都村贫困农户提供资金、技术、设施及销售支持,免费提供大棚,吸引附近行政村50余户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每户每年增收8000余元。
其实,早在“合易贷”产品之前,柯城农商银行已经开始发放“来易贷”信贷产品。“我是‘来易贷’的第一批受益人。”在柯城明豪工艺饰品厂,负责人方向明拿起挂在墙上的一件精美来料加工工艺品,略带自豪地说,“早期来料加工行业经纪人文化水平低、技术落后、产业规模小,融资是我们最大的难题。2014年,我们依托来料加工经纪人互助会,成立了来料加工经营有限公司,农商银行通过‘来易贷’将500万担保金放大8倍,极大提高了来料加工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扶持了第一批来料加工经纪人做大做强。”
政府+银行为农民小康梦插上翅膀
“以生产、供销、信用为核心的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的乡村振兴破题之法。”区农合联执委会主任徐宽善告诉记者,在改革中,生产是基础,供销是龙头,信用是关键。柯城农商银行推出的“3+N”创新模式,正是充分发挥“信用”的桥梁支撑、输血造血作用的体现。政府对于会员的贷款每年给予2%的贴息和贷款余额的1.5%风险补偿,2017年,财政拨出资金790万元,力求降低农业主体的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发展。下一步,他们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参照妙源村的试点经验,在行政村创建“农民资金互助会”,重点帮助小农户发展产业,解决小农户贷款难问题,不让一位农民在奔小康道路上掉队,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下步,随着农合联行业资金互助会数量增加,我们也将配套增加‘3+N’产品。对于互助会的龙头会员,我们愿意提高贷款额度。”柯城农商银行副行长饶勇飞说,他们还将实行白名单制,每年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行业互助会所有会员的信贷需求进行资格筛选,生成白名单客户,统一授信。白名单客户在本年度内可随时申请贷款,农商行将会简化大量贷款手续,最多减少4个审批流程,最快实现当日放款,以此顺应“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推动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