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衢州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努力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的决定

2019年12月05日 09:27:48  来源:

中国共产党衢州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衢州实际,研究了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的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围绕“八八战略”“八个嘱托”“八大任务”统筹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1.深刻认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中央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向世界宣示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追求的“中国方案”,为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省委召开十四届六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扛起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使命担当,总结了这些年来我省地方治理探索实践形成的宝贵经验,明确了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具体举措,擂响了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省域治理范例的奋进鼓点。

市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县乡村网格五级治理中处于龙头地位、具有统领作用,事关基层改革发展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些年来,衢州市围绕贯彻“八八战略”、践行“八个嘱托”、推进“八大任务”,在市域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成果。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关键阶段,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对标对表省委决策部署,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贡献衢州力量;要从衢州实际出发,把国家治理、省域治理的总体部署与市域治理的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相统一,坚持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相统一,把实践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努力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

2.发挥“四大优势”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我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要进一步巩固、提升、转化、放大这些优势,确保市域治理有力有为有效。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科学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完善保障“两个维护”各项制度,健全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完善地方政协专门协商机构机制,健全政党协商工作机制,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民族宗教和新时代侨务工作机制,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衢州的生动实践。

——发挥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寄予衢州的“八个嘱托”,是衢州最大的政治优势,经历了实践的检验,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这一政治优势,深刻认识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治理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持定力、不懈努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苦干实干加巧干,真正用行动书写忠诚和担当。

——发挥体制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坚持“党建是用来统领基层各项工作的;党建是用来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特别是用来克难攻坚的;党建是用来充分体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加强党对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发挥机制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在市域治理方面积极创新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好机制。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把这些好机制坚持好、转化好,尤其要突出市县专班、乡镇模块、村社网格,形成全方位覆盖基层的工作网络,鼓励支持基层和群众积极探索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衢州实际、具有衢州特色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子。

3.系统集成联动推进县域治理向市域治理转变。坚持“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的理念,按照“省设计、市统筹、县搭台、乡整合、村做实、群众主体参与、数字技术支撑”的架构,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出台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加快推进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治理转变。

——省设计,就是要围绕省委关于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设计和具体部署,用足用好浙江作为“三个地”的宝贵资源,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始终遵循“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牵引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运用好“省域治理现代化十招”,推动省委全会精神在衢州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市统筹,就是要以“1433”发展战略体系为统领,以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创新“三大体系”为支撑,健全完善战略引领规划布局“一张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一本账”、抓人促事凝心聚力“一盘棋”、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一张网”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市域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县搭台,就是要立足县域实际,搭建一个扁平一体、系统集成、高效联动的大平台,把市级层面的制度设计深化细化具体化、落细落实落到位,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沉下放,厘清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权力职责边界,赋予乡镇(街道)指挥协调权、管理考核权、人事建议权,精准赋权、高效赋能,条块联动、块抓条保,形成“乡镇围绕中心转、部门围绕乡镇转、大家围绕基层转”的生动局面。

——乡整合,就是要深化乡镇(街道)模块化运行改革,打通乡镇(街道)这个承上启下关键环节,把下沉下放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把内部资源力量整合起来,做到权责对称、权利一致,着重解决条块分割、身份标签、论资排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全面激发乡镇(街道)活力,全面提升乡镇(街道)行政效能、执行效率。

——村做实,就是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把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力与提升治理能力贯通起来,深化“三联工程”三个全覆盖,用好“周二无会日”时空交汇点,把党的主张、党的声音传递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收集上来,推动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真正打通市域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主体参与,就是要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一步激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内生动力,尤其要引导乡村能人、寓外乡贤、优秀青年、专家人才、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共同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市域治理现代化中的主角主唱,共建共享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成效成果。

——数字技术支撑,就是要坚持以数字化治理为支撑,把智慧治理、智慧服务的理念应用到市域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在完善提升“市、县(市、区)大联动中心+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村(社)网格+群众村情通式移动终端”完整链条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振兴讲堂功能升格,打造五级贯通的服务发展大平台,加快形成“服务治理+服务发展”的两大功能模块。

4.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衢州实践、衢州标准、衢州样本。最低目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协调推进,市域治理创新实践持续深化,制度执行效能显著提升,市域治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为“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最高目标:市域治理的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真正实现标本兼治、固本强基,常态长效、长治久安,形成与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整体治理效能。

二、坚持和完善战略规划体系

战略引领未来,布局决定格局。必须坚持以“1433”发展战略体系为统领,强化对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协调、协同,形成同一目标体系、同一工作体系、同一责任体系。

1.高质量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按照“大花园+大平台”“目的地+集散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思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全域大花园,做到市域大统筹、共建大花园。着力打造都市版大花园,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按照“四个四”“五个五”的理念,唱好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南孔古城·历史街区“三城记”,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一座远山近水、青山绿水,水城交融、蓝绿交织,古城新市、交相辉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历史之城、现代之城、未来之城。着力打造乡村版大花园,围绕“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工作体系,加强规划布局、政策资源、工作保障“三个统筹”,做好党建、农房、集聚、资源、改革、产业、治理“七篇文章”,推动“五大振兴”全面振兴同步振兴,实现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着力打造未来社区衢州样板,同步开展浙江未来社区和国际未来社区“双试点”“双认定”,同步推进城市版未来社区和乡村版未来社区建设,坚持“低尺度、密路网、小街巷,地下通、车快捷、人易行,无围墙、无边界、无障碍,生态化、低碳化、智慧化,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凸显“绿色、低碳、智慧,开放、包容、创新,文明、有礼、和谐,共建、共治、共享”,同步解决发展空间和转型升级问题,同步完善社会结构和人居环境问题,真正体现人的现代化、高品质生活、诗意的栖居,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探索新路。

2.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的改革,以政府自身转型引领和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拉高标杆、刀刃向内、提质扩面,加快全面实现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公共服务、司法服务、中介服务等各个领域拓展,确保聚焦到市域治理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覆盖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十条宣言”和“三个绝不能”,构建降本减负长效机制,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加快建设具有衢州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具活力的“两创”环境、诚信开放的投资环境、公正依法的市场环境、平安清朗的社会环境。实现整体发展环境最优,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市域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把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效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公众的“命运共同体”,为衢州新一轮发展提供最优环境、最强动力、最好生态。

3.建设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以“最多跑一地”改革为牵引,做深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党建+基层治理”两大文章,通过“制度设计+技术支撑”,着力构建以“四大五加”为主要内容的体系架构和“主”字型运行架构,加快形成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齐抓”、共建共治共享“三共并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抓实抓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实施落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发挥村(社)组织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的“三大主体工程”,推进组团联村、网格支部、党员联户“三个全覆盖”,运用乡镇(街道)党(工)委服务指数、村(社)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三大指数”。着力构建“王”字型运行机制,做优市县一体“顶线”,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做强乡镇(街道)“中线”,条块联动、块抓条保,属地统领、捆绑考核;做实村(社)网格“底线”,深耕网格、做实网格,一长三员、四力共用;做畅信息集成平台和联动指挥平台“竖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努力实现“主”字最高标准、最高境界,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制内上下打通、条块打通,体制外干群打通、党群打通,让干部深入下去、把群众发动起来,唤醒党员、唤起民众,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管理变治理、民主促民生,真正体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4.建设“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按照“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要求,坚持“文化+文明”,打通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品牌打造,切实提升城市软实力。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坚持硬件软件都要上、突击长效都要上、明察暗访都要上、干部群众都要上,把整个城市的功能形象、文明程度、市民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如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全面打响“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落细落实《衢州有礼市民公约》20条,出台实施《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构建完善媒体大屏曝光、行政执法处罚、通报单位村社、纳入诚信记录的惩戒闭环,全力打造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一座“推倒院墙”的城市,真正让“衢州有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弥漫在空气中、浸透在灵魂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同步推进南孔文化复兴和南孔古城复兴,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古城双修”工程,推动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最美”精神,深入挖掘身边榜样、平民英雄,健全“最美衢州人”选树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衢州落细落小落实。

5.构建完善全域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两山”实践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夯实大花园的生态本底。推进“多规合一”,深化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构筑“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空间形态。深入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创新推出更多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资源资本化、金融化、产业化。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旧房、违法建筑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围绕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建立农房整治风貌提升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农村特色风貌规划”的“1+4+1”乡村规划体系,建好用好房地信息系统,更加注重做好拆后利用、产业导入、有效转化这篇大文章。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健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长效机制,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制度,持续开展“雷霆斩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坚持和完善市域统筹体系

加强市域统筹,是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资源要素、重大产业项目等的市域统筹,加快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治理转变,推动市域一体、共同发展。

6.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坚持沿江美丽公路先行,统筹行车系统、绿道慢行系统、驿站配套设施、绿化景观系统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路、景、游”联通之路。坚持高标准定位、一体化布局、关键性统筹,加快整合市域基础设施资源,强化综合、统一和协调管理,统筹做好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统筹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谋划布局县域快速通道、城际轨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市域一体的多式联运、无缝换乘。一体化推进能源、水利、环保、信息、物流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建设。

7.加强重大资源要素统筹。坚持土地指标调剂统筹先行,按照匹配、公平、效益原则,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三本账”,匹配入库数、需求数、调剂数“三个数”,按照“一套机制人马操作、一个口子对外、一个指标价格、一个谈判小组、一本指标预算大账”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进行决策,统筹安排指标调剂的数量、时序、节奏和方向,提高土地指标调剂管理综合效益。积极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和市级调控机制,加强空间指标、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人才资源等重大资源要素的全市域统筹,实现重大资源要素在整个市域范围内的更优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附加值,努力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8.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坚持“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先行,按照“做好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要求,市域一体、市县联动,打造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三产融合的大平台新引擎。围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招商、政策等方面的市域统筹,防止同质化、低端化、无序化,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引得进、落得下、能推进、有效益,努力构建各具特色、高度融合、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共同打造新经济、新动能、新增长极。

9.加强产业政策统筹。坚持产业基金统筹先行,建立“1+3+N”市域产业基金统筹机制,市县两级共同出资组建区域母基金,聚焦战略取向,突出政策引领,扶持重点产业,统一运作管理;下设科创、智慧、幸福三大主题基金,推进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发展;结合各县(市、区)地方特色产业,设立若干专项(定向)基金,并积极与国家、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及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开展合作,全面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10.加强城市品牌统筹。坚持统一城市品牌先行,构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共建共享机制,全面打响“衢州有礼·运动柯城”“衢州有礼·康养衢江”“衢州有礼·天下龙游”“衢州有礼·锦绣江山”“衢州有礼·慢城常山”“衢州有礼·根缘开化”县域品牌,完善城市品牌宣传推介的系统方案、长效机制,放大品牌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美誉度。提高城市品牌宣传推广植入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统一规范城市品牌标识、标语使用,推进城市品牌全方位融入机关、乡村、景区、企业、社区,在城乡公共空间形成一批个性化、艺术化的展示作品。推进“有礼”品牌有效转化,按照“文化+文明”“事业+产业”的要求,用好“南孔圣地·衢州有礼”集体商标,开发更多“有礼产品”,加大“有礼产业”培育力度,更好地体现城市品牌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四、坚持和完善制度规则体系

深化制度供给侧改革,是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围绕提升战略引领能力、统筹整合能力、执行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1.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坚持以“资金大预算、项目大统筹、部门大联动、实施大链条”为方向,构建项目链、工作链、责任链“三条链”协同机制,完善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监管体系。落实“项目工作18条”,完善“一张图表、三类清单、1+N机制”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动议、申报、初审、论证、决策、实施的工作闭环,确保重大项目规范运作、高效推进。深化项目决策“4421”机制,坚持“规则在先、规范操作、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四个原则,打通“策划、设计、招标、建管”四个环节,做到“防止和避免被部门主导、防止和避免被业主‘绑架’”,最终形成最优方案和最好主体,确保政府项目顺利推进,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12.健全落实大督考工作机制。按照“时间明确计划倒排、节点控制过程管理、分工落实责任捆绑、结果验收考核奖罚”的要求,以大督考专班为主体,统筹各级各部门资源力量,围绕“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念好“叮盯钉”三字诀,持续不断“下单子、钉钉子、抽鞭子”,确保每项工作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形成回路和闭环。整合督考事项,最大程度避免重复督考、无序督考、低效督考,实现“最多督一次、都在同一天”。完善工作交办机制,用好“备忘录+交办单”,分层分类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要求,做到“所有交办工作进台账、所有重点工作一表清”;完善督查协调机制,坚持“督查协调再督查、协调督查再协调”,对交办工作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督办、及时反馈、协调落实;完善评价销号机制,对交办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工作不办结不销号。

13.健全专班工作机制。专班制是政府内部的机制创新,核心是不动体制动机制、不变职能强功能,解决碎片化、实现扁平化,提升政府运行整体效能,推动重大工程、重大专项、重大项目全面落地。完善“双回路”闭合机制,“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秘书长—推进办”专班运行与“分管市领导—分管副秘书长—部门”常规运行并行,强化部门履职和专班攻坚,部门发挥“正规军”作用,守好大本营;专班发挥“野战军”作用,打好攻坚战。健全专班运行机制,坚持专兼结合、实体运作,落实“七专”(专人、专职、专业、专办、专责、专考、专家)+“三库”(案例库、专家库、团队库),厘清“四大办”(大项目统筹办、大财政金融办、大监管服务办、大建设调度办)、专班、部门间职责边界,着力做好“统”和“通”的文章;实行“每周一碰头+每月一会商”的沟通会商制度,推行报表制、例会制、督查制、通报制、考核制,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严格审批,规范运作,实行专班及时动态调整。健全专班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专班作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历练成长的重要平台,坚持“战场赛马、赛场选马”,择优选拔干部充实专班工作力量,对专班干部进行分类考核、单列评优,真正在改革一线、攻坚一线发现、培养、储备、使用干部。

14.完善“74332”财力保障机制。转变政府扶持经济发展的理念、方法、手段,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突出“发点球、放基金”,为衢州新一轮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财力保障。健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产业政策、市域统筹、债务管理“七本账”工作机制,集聚资金、资产、资源、资本,做到系统化、模块化、数字化,让资金流紧跟决策流、业务流、信息流。完善大科创、大三农、大文旅、大商贸四大专项政策,聚焦产业创新、动能转换,精准出击、高度匹配,防止政策部门化、碎片化,实现政策效用最大化。设立全市域的产业母基金和科创、智慧、幸福三大主题基金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通过“直接+间接”“资金+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有限财力的杠杆撬动效应,引导、激励、放大资本投资,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更好配合。推动金控、交投、城投三大国资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综合运用注资赋能、政策赋能和机制赋能等方式,做大资本金、做优现金流,提升国有企业投融资能力。统筹用好柯城、衢江两区财力,坚持“市区一体化”,集中力量谋发展,在市区财政体制、财力分配和财权事权划分上进行优化完善、给予更大支持。

15.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制度,完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四责协同”机制。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权责统一,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公开规范高效。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贯通运用专项监督、立项监督、常项监督、并项监督、外项监督“五项监督法”,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和统筹衔接工作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同审计、统计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强化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监督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动态化干部监督体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坚决减存量、遏增量,深化标本兼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五、坚持和完善区域开放体系

现代市域治理是开放的治理,区域协同发展是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持把区域开放作为衢州最大的改革,借势借力、借智借力,进一步打开城门、打开山门、打开脑门,放开心胸、放宽眼界、放大格局、放出活力。

16.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加强与南南合作促进会等机构的合作,建好衢州国际经贸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办好“一带一路”(中国·衢州)国际经贸合作活动、中国(衢州)·非洲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等大型活动,力争与更多国家在平台、项目、人才、资本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衢州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探索建立“进博会+衢州专场”等更多对外合作、外商招引模式和平台,积极招引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17.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突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战略融入、政策衔接,出台实施《衢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主动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的深层合作,全力做好“融杭联甬接沪”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打造长三角的大花园、后花园。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创新生态圈,进一步打开杭衢高铁、杭衢创新合作有形无形的“两个大通道”,主动参与新一轮杭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加速推进杭衢同城化一体化。加强与宁波的联动发展,主动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谋划推进甬衢高铁、甬金衢上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中心港等物流通道建设,推动甬衢深度对接、全面合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争取加入G60科创大走廊,主动对接上海正在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上海张江(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的“飞地”作用,抢占新风口,培育新动能。

18.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坚持“一重点三转变”的思路,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推动山海协作从单向扶贫输血向双向合作造血转变、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从以往市县分散单独协作向市域一体对口协作转变,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深化与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协作,推动山海协作从产业合作向社会事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各领域全面拓展,深化提升“科创飞地”“生态飞地”“文化飞地”“消薄飞地”等合作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山海协作新格局。

19.加强四省边际区域协作。扛起“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协同推进交通互联、经济互促、文化共融、社会共建,全力打造“全省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积极创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打造“诗意杭州、梦幻黄山、有礼衢州”世界级黄金旅游线,共建协同性合作机制,共创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共享一体化公共服务,共推主题性旅游线路,共拓多层级客源市场,共促创新性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四省边际多领域协作,继续发挥好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的作用,牵头办好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产业博览会,建好用好四省边际应用型高校联盟、职业培训联盟等合作平台,共同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打造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落实《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编制示范区总体规划,谋划筹建“衢饶”示范区管委会,稳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优质产业、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打造山海协作的“省外升级版”。

六、坚持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构建大产业创新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产业为王、优势再造、动能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形成“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链和“空间、配套、产业、政策、招商”的生态圈,打造全链条、全生态、全系统、全周期的大产业创新体系。

20.推动“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落地见效。按照打通融合、资源整合、系统高效的思路,坚持政企打通、条块打通、市内市外打通、资金基金打通、人才科技打通“五大工作取向”,强化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分管市领导分工协作的“四个大专班”组织领导架构,突出产业、空间、政策、招商、配套“五大支撑体系”,动态推进“双招双引”体系重构、市内外创新平台管理整合、“四大专项”资金政策修订、集聚区智慧新城体制机制改革、“1+3+N”产业基金组建、“组团联企”常态化服务、融资畅通工程、人才工作“八项计划”、科技创新“三大提升行动”等“九大工作任务”落实。

21.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氟硅钴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材料、高档特种纸、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区域能评+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落实“能源双控”制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下游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僵尸企业出清机制,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施凤凰、雄鹰、雏鹰“三大行动”,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升级,培育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和“单打冠军”,支持推动更多企业转型升级、壮大上市。

22.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用绿色化和数字化注解“美丽+智慧”,让美丽更智慧、让智慧更美丽。持续壮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特色小镇群落的模式,推进幸福产业块状布点、有形布局,努力打造“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把乡村作为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依托“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这个大平台,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引进培育一批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绿色农业等幸福产业项目。深入开展“全球免费游衢州”活动,打造好听音乐会、好吃“三衢味”、好看大花园、好玩运动场等“四好衢州”文旅产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主动对接杭州“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进一步打好“十个一”的数字经济发展组合拳,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把绿色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传统产业弯道超车的先行区、示范区;把智慧新城作为数字产业化的主战场,抢抓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的风口,深化与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高端项目落地,打造新兴产业换道超车的新高地、新引擎。更好发挥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等平台作用,集聚更多数字经济人才,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23.持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以“一楼一镇两园六飞地”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把衢州海创园、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市外的“创新飞地”和花园258、创新大厦、科创金融小镇、高新园区等市内的创新基地全面打通,把市内平台和县(市、区)平台全面打通,把“双招双引”、山海协作、三大对接办全面打通,既服务增量、也服务存量,既服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也服务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既服务市本级、也服务县(市、区),实现产城人文高度融合、产业链生态圈系统高效。培育创建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强与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支持衢州学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着力打造多层次、高能级的创新服务平台。

24.健全“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充分用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对接办,统筹驻外办事处联络处、产业招商小组、飞地平台等资源力量,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建立“市协作中心+三大对接办+城市产业招引推进办”的“1+3+1”“双招双引”工作体系,健全落实以分类会商研判、分级分区块对接、决策咨询服务、保障监管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运行机制,促进“双招双引”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建立招商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形成信息获取、归口研判、对接洽谈、决策咨询、落地推进的工作闭环。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以建优人才生态为主线,深化落实“1+8”人才工作体系,在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制定差异化精准化人才政策,不断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基础人才集聚、特色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生态最优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坚持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是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必须牢固树立重基层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围绕打造“三民工程”升级版、“枫桥经验”升级版,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

25.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全面落实“全省一盘棋、市级抓统筹、县级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的省域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治理力量、整合调配资源、善用立法权限,全面提升市级社会治理统筹协调能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推进“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依托“三联工程+条块联动+属地就地+周二无会日”这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做实信访代办制,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跑一地”为“不用跑”,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推动“最多跑一地”走在全省前列。

26.做实“三联工程”三个全覆盖。严格落实组团联村全覆盖、网格支部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三个全覆盖”制度,真正做到平时为掌、战时为拳。组团联村全覆盖,就是要打通乡镇(街道)和村(社),按照“一村一组团”方式,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任团长,联村(社)干部、市县联系部门干部、专家人才等任团员,组建联村(社)服务团赴村(社)开展服务。网格支部全覆盖,就是要打通村(社)和网格,建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一长三员”队伍,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进入网格担任网格长或网格员,实行“一岗双责”。党员联户全覆盖,就是要打通党员和群众,每名党员按照“就近就亲就熟”原则,因地制宜联系服务若干户群众,做到联系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群众“五上门”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鱼水感情。

27.坚持“周二无会日”制度。每周二原则上市县乡不安排各类会议,按照“组团联村日”“网格支部活动日”“民情沟通日”“乡贤议事日”“中心工作克难攻坚日”“市领导‘六个一’联系日”等“六个日”要求,市县两级领导干部、组团联村(社)干部到挂联村(社)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实现资源整合、力量打通,做到“集中服务、集中检查、集中议事、集中调处、集中攻坚”。

28.健全乡镇(街道)模块化运行机制。按照“党建+治理”的指导思想、“模块+专项”的运行架构、“共性+个性”的机构设置原则、“横向+纵向”的编制配置方式,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大部制、模块化运行机制。打造扁平化组织体系,组建大党建、大协调、大治理、大经济(大生态)、大执法、大服务等六大模块,以功能模块涵盖乡镇(街道)主要职能和工作,将条块人员力量全部融入相应模块,形成以功能模块为主体、以专项工作组为补充的模块化运行架构。优化干部考评机制,建立完善“岗位赋分+模块评分+组团积分+专项加分”的“四维”综合考评体系,以不同考评维度、不同指标权重,树立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打破“大锅饭”管理体制。

29.完善红色网格联队机制。组建“联村(社)组团成员+网格‘一长三员’+联户党员+N”的红色网格联队,实施《衢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落实网格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推进网格治理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推广“网格+警务”“网格+检察”“网格+调解”“网格+消防”等机制,发挥村(社)网格在服务管理、化解矛盾、项目推进中的实战作用,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

30.完善红色物业联盟机制。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社会组织+小区业主+党员志愿者”的红色物业联盟,全面推行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结对联系“双服务”、社区共建“双认领”,用党建这根“红线”把各类主体都统起来、串起来,做好党建、治理、物业、文明、服务“五篇文章”,形成区域化党建大联盟、社区治理共同体。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智治促善治,打造数字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31.健全智慧治理联动指挥机制。坚持“党建统领大联动+智慧应用大联动=基层治理大联动”,形成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贯通、线上线下纵横交错、系统集成高效运行的联动指挥体系。深化“城市数据大脑2.0”建设,打通交通、城管、环保等部门系统管理数据平台,构建市域智慧治理中枢,打造信息集成系统、联动指挥系统。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实战化应用,完善市县大联动中心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化建设,提升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实战运行能力。全面推广“村情通+全民网格”治理模式,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一米阳光照亮和温暖千家万户。

32.推进“扫黑除恶+树正打歪+行业治乱”。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按照“西医+中医、治已病+治未病、手术+调理、治标+治本”,进一步净化基层生态、社会生态。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打防管建并举,深入推进严打深挖、“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和基层组织建设,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持续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树正气、打歪风”专项行动,聚焦农房整治、项目推进、文明创建、信访稳定等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坚决向危害发展环境、阻碍经济发展的歪风邪气“亮剑开炮”,依法打击处理恶意阻扰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行业治乱工作,落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按照乱象整治、堵疏结合、长效机制三同步的要求,全力推进建筑垃圾(渣土)清运处置、房地产、招投标、农村工程、砂石矿产管理、混凝土行业、道路运输行业、保健品市场、农村赌博、“套路贷”等突出问题和行业乱象整治。

33.完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机制。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问题,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预案编制、风险研判、应急决策、协同处置等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源头管控和风险链防控,提高精确预测、精细预警、精准预防和科学处置水平。用好用活“一个专班、一个平台、一个机制”的“三个一”应急专班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快速联动、快速处置,做到线上和线下协同引导、舆情和事件同步处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做强主流舆论,打赢舆论斗争,守牢重要阵地,加强和创新网络综合治理,真正掌握领导权、把握主动权。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完善落实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调、防范化解机制。

八、坚持和完善服务供给体系

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建设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现代民主法治、现代互联网条件的现代政府。必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政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政府服务的高效供给、系统供给、精准供给。

34.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质扩面。推进三个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围绕个人、企业、项目三个全生命周期,立足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化”,做好“一件事”梳理归集,推动事项联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扩面,全面深化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救助抚恤、文化旅游、公用事业、法律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社区服务等社会领域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扩面,开展以火车站、民航站、汽车站、公交站、体育馆、博物馆、文化馆(儒学馆)、景区、教育培训机构、医院等“十大”场所为突破,实现环境舒心、服务贴心、智慧暖心、交通顺心的“十站四心”专项行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扩面,以人、财、物、项目为重点,推进人才奖励资助、差旅费报销、固定资产招租、项目谋划申报等热门、高频“一件事”改革。

35.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变革性力量融入现代政府建设之中,拓展深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数字化应用,推进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效能提升,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带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建设无证明办事之城,全面清理办事证明目录清单,建立证明材料替代机制,全面推行电子证照、电子承诺、电子归档,通过网络共享、告知承诺、网络核验等方式,实现审批服务无证明、民企办事无证明。建设掌上办事之城,依托“浙里办”和“浙政钉”,应用可信身份认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推进政务服务和政府办公由“线下办”到“线上办”进而“掌上办”,实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建设信用示范之城,推进公共信用在审批服务、行政监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事务等领域应用,推行衢州特色个人诚信积分“信安分”,全面启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

36.推进“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完善“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整风大抓落实”工作载体,建立健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机制。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三服务”工作体系,用好“组团联企”“三联工程”“周二无会日”等抓手载体,推进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常态化,构建收集、汇总、分类、交办、反馈的完整链条,做到共性问题制度化解决、个性问题责任化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回路闭环,让企业、群众、基层有更多获得感。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指导员、营商环境观察员、文明城市监督员“三员”制度,赋予“三员”调查核实权、处置交办权、考评建议权,完善定期督导、一线核查、问题交办等机制。

37.推进乡村振兴讲堂功能升级。围绕打造“主题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平台、基层治理主载体”的目标,通过功能定位迭代升格,对乡村振兴讲堂进行平台系统重构,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各类基层阵地,打通政策、培训、项目、产业、场地、资金,整合大科创、大三农、大文旅、大商贸等政策资源,市县乡村大联网,资源要素大统筹,线上线下、纵横交错,资源共享、系统集成,为投资者创业者提供策划、规划、政策、培训、信息等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的服务。

九、坚持和完善干部人事体系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以人为本、抓人促事。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围绕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深化落实“1+12”抓人促事政策制度体系,把干事导向和用人导向最大程度地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来,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打造一支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

38.强化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认真落实深入开展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激励广大干部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实施办法,把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嵌入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日常管理等干部成长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日常了解、调研谈话、核实甄别、“凡提四必”等方式,察深识准干部政治表现。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开展真伪分析、历史分析、辩证分析、原因分析、数据分析,准确评价干部政治素质。注重结果运用,对政治过硬、担当作为的好干部,进行褒扬奖励,特别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对政治能力不强、政治定力不高的干部,视情进行组织处理。

39.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拓宽专业干部来源,加大差异化招录选调遴选和“绿色通道”直接引进力度,探索实行“政府高级雇员”制度,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专业干部库。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分层分类开展专业知识专题培训,优化实践历练途径,实行多岗位锻炼,力争3年内将优秀专业干部轮训一遍。优化专业干部配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专业素养分析研判,明确不同类型班子专业化配备重点,确保市县专业性较强的机关部门领导班子中专业干部配备比例不少于50%。积极探索村级主职干部职业化。

40.全面加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基层导向和实干导向,从严把好资格条件关,认真落实任期、回避等制度。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建立优秀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储备库,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干部交流,优化队伍结构,35岁左右及以下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要达到总数的20%。定期开展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担当作为情况分析,对政治素质、工作实绩、攻坚破难、团结协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考准考实党建治理大花园十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综合研判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担当作为表现情况,对表现突出的,打破隐形台阶提拔使用。

41.健全干部尽责豁免机制。探索建立尽责豁免、容错纠错裁定机制,明确裁定主体和程序,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相关单位建立裁定组织,对干部履职中的是非争议事项和容错纠错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界定判定,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区别为公还是为私,旗帜鲜明地对干事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健全落实“鼓励实名、澄清正名、严查诬名”的全链条信访举报工作机制,鼓励实名举报,实行分类处置;及时开展澄清保护,通过召开会议、发放正名通知书、公开听证、发布公告等方式,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加强对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对影响期满、表现好,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打开重新任用或提拔任职的复出通道;对暂时不具备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选派到攻坚一线进行培养锻炼。

42.坚持“十条军规”正反典型通报机制。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围绕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或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改革开放、创新突破、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等方面,及时发现和通报正反面典型,形成鲜明的实干导向,更好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规范通报工作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有效管用的线索发掘、申报审核等制度,形成良性机制、良性循环,提高通报权威性和影响力。

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贯彻“八八战略”、践行“八个嘱托”、推进“八大任务”的使命担当,与时俱进、携手共进、砥砺奋进,全力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而努力奋斗!

(作者: 编辑:郑晨)

相关新闻

柯城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