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儿日记里的战“疫”妈妈

以人心之暖化病毒之危

2020年02月17日 10:41:38  来源:

  本报讯(记者陈岚通讯员李雯张梦云)连日来,一篇写给战“疫”中的妈妈的日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大家纷纷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点赞。记者经多方打听得知,日记的作者是衢州一中高二(2)班学生张雨菲;孩子眼中的“英雄妈妈”郑华珍是信安街道迎和社区的党委书记、主任,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

  据了解,迎和社区辖区范围内共有87幢楼房,常驻居民3137户、8600余人。张雨菲写日记的当天,郑华珍已经在防疫一线连轴转了近二十天。

  近二十天时间,3000多户居民,郑华珍和同事们已走访了两个来回。春节期间有没有外出、几个人外出、去了哪儿、什么交通工具……这些细之又细的情况都得排查明白,社区里现阶段住着多少户,哪几户最近要回来,哪几户又要重点防控,这些对于郑华珍来说,心里早有了本清晰的“名册”。“对于一时没能联系上的,我们就在住户门上贴了暂无人居住的封条和联系方式,密切跟踪。”郑华珍说,排查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张雨菲相告,妈妈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想听听妈妈平时那让人有些厌烦的唠叨都成了一种奢望。最常说的话是“妈妈记得戴口罩”,最常做的事是给妈妈发从来得不到回复的微信:“妈妈你吃晚饭了吗?妈妈你下班了吗?”女儿的孤单,郑华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让她高兴的是,女儿成长了,也更懂事了。“女儿平时挺胆小的,都不敢一个人在家,但没想到这次表现得这么勇敢、坚强。”郑华珍说,看到女儿写的日记,所有的疲惫在那一瞬间都被赶跑了。

  有了女儿和家人的理解支持,郑华珍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战“疫”中。为让居家隔离人员安心度过隔离期,郑华珍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三对一”管理服务队,义务为他们采购生活物资,每天通过微信、电话实时联系等方式,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确保隔离人员心态良好,安心隔离。为了防止居家隔离户出门,除了每户用“福”字替代封条贴在隔离门上,“包区清楼”结对单位市住建局也出了“好点子”:为52户居家隔离户门口安装人体感应监测设备,并与责任网格员手机绑定,进一步提升智能防控能力。

  因为忙碌,郑华珍和同事经常错过饭点,只能拿泡面当饭,墙角的方便面已被她和同事消灭七箱。“近期是‘三返’的高峰,容不得丝毫松懈。”郑华珍说,只有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实做到位了,才能有效打赢防疫阻击战。“我相信,每一份温暖,都会填补病毒的恐怖。我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特殊的战‘疫’!”新的一天,张雨菲又给妈妈发了一段鼓励的话语,“等疫情结束,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

以人心之暖化病毒之危

张雨菲

  “17988例!”早晨,我按惯例点开微博头条,心下一惊。全国共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数一天天地上涨着。

  的确,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国人的心。

  众所周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打赢这场战“疫”努力着,疫情中也充盈着人们的温情。我们钦佩于“若有战,召必回”的白衣天使们,他们义无反顾地坚守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那一双双被消毒液腐蚀的手,定格了医护工作者的诸多不易。我们感动于钟南山院士的挺身而出:“这个时期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许去武汉”,而他在第二天就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同样,我们也被高悬村庄上空的农村大喇叭而温暖着。“今年情况特殊,大家打个电话拜个年就行啦,春节年年有,亲戚今年不走明年走。”“你不要以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欢迎你。”……一句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是无数村干部的担职尽责。

  于我而言,最令我熟知与感动的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是媒体关注的救死扶伤的医生,不是锄强扶弱的警察,他们只是平凡生活里普普通通的一名党员,一名街居干部。但他们的工作,让我更加明白了疫情的危险,也感受到了人心的温暖。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夜晚,却被一声突然响起的电话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原来,辖区里有一位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需要立即隔离。而社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联系隔离对象并确保她安全登上前往隔离地的车子。“这不是很简单的吗?几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呀!”我不屑一顾地想。

  然而××从外地来衢州探亲,暂住在哥哥家中,人生地不熟的她对“异乡”隔离尤为敏感。“为什么你们说要去就去啊?你能不能先告诉我我到底和谁密切接触了?我到底接触了谁?怎么要去集中隔离呢?”接二连三的提问都表明着她的不情愿。妈妈听了,一遍又一遍地劝导着:“这个是上级报下来的名单,一直下达到我们社区里。具体谁确诊了我们都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名单是不会错的。”××听了,似乎放下了防备心。“我们也是为了你好,对吧?为了你的安全,也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所以我们这么晚了都要把你送到隔离地。”妈妈用沙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劝导她。

  此时已经晚上十一点半,对面楼房的灯一盏一盏地熄灭,大地早已沉睡,星星眨巴着眼睛,不愿说话。

  我突然有个想法,我想好好地听听妈妈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

  出乎意料的是,救护车司机也是第一次来此地接人,找错了小区一直等不到人。妈妈知道后,一字一句地比划着,告诉他往左开到第几个红绿灯口。刚挂完电话,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妈妈又接起了××的来电。“我要带什么东西去那里呢?怎么收拾呢?”终于,经过反复的沟通与安慰,××最终同意服从安排并收拾好了行李。

  “原来社区工作这么繁杂啊。”我小声地嘟囔道。“但是很光荣啊!可以为战胜疫情献出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妈妈突然对我说了一句。

  刹那间,很多瞬间像是脑海中被不小心碰掉的照片,我来不及去捡,只能看着它们从我眼前簌簌落下。

  是爸爸妈妈晚上开会加班,留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里,害怕又无助。

  是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有周末地加班工作。

  是爸爸妈妈在家也时常待在书房工作,接电话、写材料。

  是爸爸妈妈没有春节假期匆匆忙忙地赶去单位,没有一句怨言。

  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起,翻起层层浪花。从小到大,我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可以不用加班,我的爸爸妈妈却不能周末在家陪我写作业,烧饭给我吃呢?一直到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才感觉到了爸爸妈妈以及无数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劳。

  他们的工作,那么平凡,平凡到往往被人们忽视。却又那么伟大,伟大在每一天辛苦中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妈妈又为××送去了取暖器、热水壶等十余件生活日用品;得知××喝不惯衢州的水,妈妈又特意找人为她送去一箱矿泉水。同时,妈妈每天一问候,时时关心××,帮她排解心中的焦虑。是啊,“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什么是爱呀?

  爸爸妈妈以及更多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是爱;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抗争是爱;来自四海八方的无数中国人的捐款是爱……

  冬天虽冷,人心炽热;病魔无情,大爱无疆。

  我相信,每一份温暖,都会填补病毒的恐怖。

  我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特殊的战“疫”!

  我相信,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感动与骄傲的花朵,会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枝头上灼灼其华!

(作者: 编辑:郑晨)

相关新闻

柯城新闻

综合新闻